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福建泉州:给传统制造业装上智能化“羽翼”

2017-08-18 02:31:3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自2010年以来,我们已经新设立了近10家子公司,每年都会新上几条生产线,但整个集团用工并没有明显增加。”达利食品集团行政人事管理部总监庄夏水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总部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达利食品集团创办于1989年,目前已在16个省区建立了18家子公司,共有30个食品、饮料生产基地。

庄夏水告诉记者,达利食品集团产能规模扩大而用工规模总体稳定的秘诀在于,公司每年都会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同时,确保每一条新建的生产线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近年来,达利食品集团每年用于生产技术改进和工艺革新的资金占销售总额的3%以上。

达利食品集团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是泉州加快实施“泉州制造2025”和“数控一代”示范工程的生动案例。

作为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泉州市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形成了纺织服装、建材家居、食品饮料、工艺制品、纸业印刷等传统产业集群,在全市工业产值中的占比达到了70%左右。

“泉州传统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着‘低、散、短’的问题。”泉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建兴说,泉州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期依赖低成本扩张,多数企业依旧使用小型、低端的生产设备,缺乏数控化、智能化等高端技术支撑,加工精度和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缺乏持续的技术创新活力。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愈发突出。特别是随着用工短缺问题愈发严重,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数控和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打造智能化工厂,成为泉州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出路。

泉州市市长康涛介绍,自2013年底以来,泉州市主动对接国家和福建省的战略部署,率先启动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并开展“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从技术创新、数控设备应用入手,加快推动传统产业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一大批传统产业力推工业机器人、“数控一代”装备的推广应用,各产业领域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各主要行业领域装备和制造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部分企业生产水平与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