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老人贪图高额回报落入圈套:钱没赚到房子没了

2017-07-24 13:15:0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老人屡屡被骗问题在哪

在一系列骗局中,老人的境况确实令人同情。但是,反观整个骗局,老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呢?采访中,记者询问了几位老人,他们中间有的认识到自己贪图高额返利结果上了当,也有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

常年关注诈骗案件的全国人大代表、格力集团副总裁陈伟才说,这类欺诈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受骗者皆因贪念而中招。文中描述的“骗局”其实漏洞百出,按说六七十岁的老人阅历丰富,本不应该成为容易受骗的弱势群体,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究其原因可见,在这些欺诈案件中,几乎没有一位老人与家人提及此事,为贪图高额回报,更多的老年人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对法律风险的疏忽大意,而骗子利用的,正是老年人对自己权利的疏忽。在北京市人大代表、致诚律师事务所主任佟丽华看来,骗子之所以锁定老年人,是利用老年人辨别能力弱,对社会上的欺诈现象防范意识弱。

政府在大力倡导“以房养老”的同时,非常清楚地介绍了如何以房养老,如果稍加留意,老人也就不会轻信骗子们承诺的山寨版“以房养老”。陈伟才认为,经历了这场骗局之后,老年人需要冷静客观地加以分析,汲取教训。否则,在下一场骗局中,很可能还会成为受害者。

应对“银发收割”需要形成合力

佟丽华说,在整个骗局中,每一步都是欺诈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如果孤立地看,签订《借款合同》、委托书,并进行公正,貌似合法,但是从整体看,就会发现很多法律漏洞。

“这对我们如何保护老年人权益提出了很大挑战。”佟丽华说,很多欺诈案件呈现出组合拳、职业化特点。只有调查清楚全部环节,才能发现哪些是诈骗犯罪、哪些是民事欺诈。但遗憾的是,有的环节被以刑事诈骗或非法集资在处理,有的环节在法院民庭打民事官司,这种割裂的处理局面不仅难以保障老年人权益,也难以有效打击欺诈行为。

其实,类似诈骗行为在2014年就出现过,时至今日愈发猖狂,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欺诈链条始终没有被斩断。尽管广某已被检察机关批捕,但目前来看,链条上的其他人还都没有引起执法部门的注意。或许过段时间,换个投资名目,换个王某、赵某实施欺诈,类似的“银发收割”还会卷土重来。

关键词:老人圈套房子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