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蒙古马逐渐回归中国蒙古族牧民生活(组图)

2017-07-24 11:41:5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被誉为“马背民族”的蒙古族,千百年来一直有养马、驭马的习俗。在蒙古语中,马的称谓多达300多种,马的毛色称谓有200多种。但从20世纪末开始,由于牧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牧区机械化程度的提升和草原生态的退化,曾经在牧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蒙古马,逐渐衰减至需要紧急保种的境地。1975年,内蒙古有239万匹马,到2007年剩下不足70万匹。2011年,内蒙古设立3个蒙古马保种基地,政府每年投入1800万元,保育2000匹蒙古名马。在民间,将蒙古马发展与促进牧民增收相结合,让爱马的蒙古族人传承马文化的同时发家致富。内蒙古逐年增多的以马为主角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也给蒙古马——这个草原上古老而自由的精灵提供了大放异彩的舞台。在各方的努力下,内蒙古马匹数量从2007年的69.7万匹,增加到2016年的87.7万匹。新华社记者任军川摄

牧民在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的草原上套马。

牧民在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的草原上套马。

阿拉腾呼亚嘎在位于锡林浩特南部的凤凰马场为游客表演马术(7月2日摄)。38岁的阿拉腾呼亚嘎是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3月,他来到位于锡林浩特南部的凤凰马场上班,每月工资5000元。

阿拉腾呼亚嘎在位于锡林浩特南部的凤凰马场为游客表演马术(7月2日摄)。38岁的阿拉腾呼亚嘎是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3月,他来到位于锡林浩特南部的凤凰马场上班,每月工资5000元。

阿拉腾敖其尔(前右)在位于锡林浩特南部的凤凰马场参加一场小型那达慕的赛马比赛(7月2日摄)。居住在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希日塔拉嘎查的阿拉腾敖其尔饲养了400多匹马,近年来依靠驯马、赛马、出售改良马驹和开展“牧家乐”旅游项目,让这个传统牧民家庭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阿拉腾敖其尔(前右)在位于锡林浩特南部的凤凰马场参加一场小型那达慕的赛马比赛(7月2日摄)。居住在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希日塔拉嘎查的阿拉腾敖其尔饲养了400多匹马,近年来依靠驯马、赛马、出售改良马驹和开展“牧家乐”旅游项目,让这个传统牧民家庭年收入超过百万元。

关键词:蒙古蒙古族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