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媒体:用“支不支持巴铁”来判定爱国是“伪爱国”(2)

2017-06-24 03:02:17    北京时间  参与评论()人

然而终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巴铁项目的黯然拆除与其说是技术上有多大难题,不如说是具体应用到城市及融资项目方面缺乏前景。而这时候当初打“爱国牌”的人们则要面对被揶揄讽刺的境地,只好把脸一老,顾左右而言他去了。

北京时间(微信ID:Btimelun)认为,如今的这种“滥打爱国牌”的逻辑在舆论场中并不罕见,不但“爱国”变得非常容易,“卖国”也变得非常简单,往往一段视频、一百多文字、一张图片就能跟“爱国”挂钩起来。

而这种逻辑如今尤其易被一些带有商业目的的人利用,动辄拉过“中国制造”的虎皮当大旗,以“民族资本”、“民族科技”的身份吸引关注,而一些网民甚至媒体也不明就里,听说“爱国”俩字就激动得热泪盈眶,一提“民族”这词便无原则地奉上自己的“无比自豪”。

这套逻辑的荒谬指出就在于,爱国本来应该是一国民众对国家这一命运共同体的热爱感情,如今却被嫁接到某些商业项目上,似乎这商业项目成败成了国民共同的成败,以至于“不支持不是中国人”。

然而如果对“爱国”一词的内涵稍有了解就应该知道,整个国家的命运并不单单寄托在某个企业某个项目的成败上。西方人称赞牛顿发现三大定律、称赞瓦特发明蒸汽机、称赞爱因斯坦带人类进入新时代,但真正带来英国、美国国家命运改变的,并不是单纯几个发明,而是历史机遇与全体国民的努力。

因此,将爱国与否,与某个非政府项目挂钩,本身就非常荒谬,也显得对国家这个概念缺乏起码的了解了,根本就是一种“伪爱国”。

当然,北京时间并不是认为凡是支持巴铁、支持民族产业的都是“伪爱国”,而是认为爱国应当是对整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和积极进取心;而当遇到具体的实际问题时,比如一项发明是否可以落实,还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现实,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律拿“爱国”说事儿,就必然是“伪爱国”无疑了。

那么回看巴铁的兴起与拆除时的舆论场变化,恰恰说明了这种“伪爱国”面临着极大的风险,随时可能遭遇“打脸”,然而“伪爱国”被打脸的时候可能还要连累“真爱国”,恐怕就是其危害之处。

希望这次巴铁被拆之后,那些曾经被“伪爱国”忽悠的人们能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