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8000多天的生命延续 这位亚洲最牛"换心人"有何奥秘(3)

2017-05-26 16:16:0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我们希望,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能变成下一个于文峰”

哈医大二院心外科一病房副主任谢宝栋介绍,包括人工心脏、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都不能完全替代心脏移植,它仍然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心脏移植已在全球广泛应用,最长存活案例33年。

“器官移植对患者,甚至家庭都太重要了。”于文峰说,如果不是当年器官捐献志愿者的义举,不会有我8000多天的生命奇迹。

“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于文峰那样幸运。”哈医大二院心外科一病房副主任田海经常会接到病人的电话,询问什么时间能做移植手术,这让他深感无力。作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他希望等待移植的患者都能像于文峰一样,等到合适的供体,重获新生。

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成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供体来源的变化使中国的器官移植数量明显下降。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年有150万人因末期器官功能衰竭需要移植,但只有约1万人能够完成器官移植,供需比例为1∶150。

夏求明、蒋树林等专家表示,器官移植的供体资源短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由于心脏移植对供体器官的特殊要求,心脏移植很难取得有价值的供体,不少患者在等待中逝去。

夏求明认为,器官移植的发展需要两套系统工程,一是社会性的系统工程,二是医学专业性的系统工程。前者包括在法律层面确立脑死亡的概念,建立地方性或全国性的器官征集和分配体系、开展器官移植机构的资格认证和准入管理等。后者则要求医疗机构在人才团队、科技实力、硬件设备配套等必须达到一定水平。

“这么多年,我一直想对为我捐献器官人的家属和朋友说,我活得很好,你们放心吧。”于文峰动情地说。

早在10多年前,于文峰也签署了器官捐献志愿书。

(责任编辑:都基强 CN065)
关键词:生命换心奥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