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赴之“约”
陈莹
去年年底,我办理了一起校园聚众斗殴案,涉案的9名犯罪嫌疑人都是在校学生,放学后与人约架,导致4人轻微伤。
小阳是我提审的第一个嫌疑人。在讯问室,矮小的他耷拉着脑袋,跟在他爸爸后面,对我的提问有问必答。问他为何打架,他说:“小帅喊我去的,如果不去,我怕他以后在学校报复我。”我心里一怔:这不是校园欺凌吗?
带着疑问,我提审了17岁的小帅,一米八的个子,很壮实,言谈举止中已经有了较重江湖气。交谈间我发现,他对武力比较推崇,喜欢玩逆战、穿越火线等网络暴力游戏,法治观念淡薄。在他看来,同学间打架很正常,压根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犯罪。当我告诉他其行为已涉嫌聚众斗殴罪可能被判刑时,他眼里流露出恐惧和后悔。
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品格调查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小帅所在的学校、社区和邻居,发现小帅所在学校一定程度存在校园欺凌。小帅班主任称早料到他会出事,他在学校就是个小霸王,对同学轻则辱骂,重则拳打脚踢,而被小帅纠集去打架的那些学生,平时对小帅都是言听计从,不敢反抗。
“我们也劝过小帅爸妈,让他们多管管孩子。”社区大妈说,“他们离婚后,一次都没回来看过孩子。孩子跟着爷爷奶奶,他们年纪大了,管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