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微信直播"代扫墓"推出专家:失去应有的仪式感)
临近清明,祭祖扫墓活动逐渐迎来高峰期。近日,南京雨花台功德园在国内首推的“直播代扫”活动引发民众的广泛关注。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代扫”使扫墓这一活动失去了其应有的仪式感,同时,直播扫墓涉及隐私且容易被滥用,使用起来需谨慎。
代扫、代烧一条龙民众呼吁不该借此牟利
记者搜索发现,其实类似的代扫墓、代烧钱、代祭祀活动很早以前就已出现。在某购物平台上,不少售卖祭扫物品的商家都开通了代扫、代烧服务,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其中,销量最高的代烧服务定价为150元起。从提供纸钱、法物到代烧,很多店铺都形成了“一条龙”服务,事后,这些商家还会提供照片和视频。
对上述代扫、代烧行为,有观点认为,在流动性如此之大的现代社会,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成人之美”。
但记者随机采访中,多位网友都表示不支持此类活动。
身为“50后”的白先生,每年都会亲自去扫墓,他表示,虽然这种事情见仁见智,代人扫墓总比不管不顾好,但代扫服务不该大肆宣扬鼓励,也不值得推广普及。“扫墓是传统文化、道德观念,古今中外都一样,亲历亲往才值得推崇。”
“80后”李小姐对直播这种行为表示不太理解,她认为祭奠是自己的事情,而且最重要的是心意,“这么做有点流于形式”。李小姐还对商家借此牟利提出担忧,“希望有专业人士进一步探讨,或者出台相关的规则,以免这种行为成为谋取暴利的乱象。”
“这种事怎么能代劳呢?”“90后”戚小姐表示,虽然自己参加扫墓的次数不多,但还是不能接受代扫服务。
专家:直播代扫容易被滥用使用需谨慎
据了解,雨花台功德园的直播代扫服务需要逝者亲属在提出“代扫”申请后,凭公墓发送的密码在约定的祭扫时间通过公众号,进入直播,观看祭扫现场的实时画面。直播服务有灵堂追思、墓区祭祀两项,分别在室内和室外开展。
对此,朱巍质疑:在直播过程中,他人的扫墓过程是否也会被录进去?因为扫墓是一种隐私行为,有个体私密性,他人有权利不允许这种视频被播放给别人看。
朱巍还指出,从公序良俗的角度讲,虽然直播代扫是一种先进的扫墓方式,但仍存在被滥用的可能性。“有的人有猎奇心态,如果他向所有人公开视频,就会造成对死者的不尊重,侵害在现场祭扫的人的隐私。”
“此外,有直播就会有视频、图像传出,这可能会涉及到他人的墓碑、名字,从而可能出现重名重姓、ps图片等情况。因此,对类似服务的使用应该谨慎。”朱巍说。
在采访中,朱巍坦言,现代科技剥夺了很多东西应有的仪式感。“扫墓是一种表达怀念的仪式感很强的东西,并不是说只要有个人去了就行,亲人扫墓当然是本人做才可以。代人扫墓、代人尽孝除非是极其特殊的情况,否则太不可思议,失去了扫墓作为仪式的基本要求,没有了对亲人的缅怀和对传统的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