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微信代购三大乱象 售假传销偷税(1)

2017-03-10 13:47:52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微信代购三大乱象,我的朋友圈大概有1000多个朋友,其中从事微信代购的‘好友’不少于20个,代购产品以面膜、化妆品、手包等为主,产地则以日美韩澳等为主。有时候会购买一些化妆品、手包,感觉既方便又实惠。”在江苏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工作的赵女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随着微信的日趋普及,众多代购商利用微信进行推广销售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微信代购存在售假成风、变相传销、违法走私等种种乱象。有关人士表示,针对乱象丛生的微信代购,我国亟须出台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制约,加快法制建设,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以假乱真售假成风

乱象一:以假乱真,售假成风。调查发现,不少微信代购的产品,质量无法保证,高仿品、假冒伪劣品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不少人基于朋友面子等情感因素不好意思拒绝,往往会上当受骗。

根据辽宁省消协发布的典型案例,消费者刘女士在朋友圈看到同学推荐韩国品牌化妆品,说卖家是自己的朋友,长期定居韩国,保证正品还比市场价便宜。刘女士微信转账给卖家买了1套,几天后化妆品送到,她打开后闻到一股刺鼻的酒精味,和曾经用过的不同。刘女士顿觉上当了想退货,可是卖家已把她的微信删除,再也联系不上了。

没有评价机制、没有信用担保、没有第三方交易平台,微信代购的交易模式完全基于买家对店主的信任,由此埋下了极大风险,一旦出现骗局,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维护。

针对微信代购风险,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国清博士分析指出,由于代购的买卖双方没有构成实质性的契约关系,所以消费者在遇到收款不发货、质量无保证、售假、售后无保障等问题时,往往缺少维权的基础条件——买卖合同,而且消费者很多时候往往连侵权主体即代购商的真实姓名都不知道;另一方面,聊天记录等证据性资料的缺失也增添了消费者维权的难度。

名为返利实为传销

乱象二:虚构业绩,发展下线,变相传销。一些微信代购商经常在朋友圈贴出夸张的销量,譬如宣称今天卖了多少货、这个月赚了多少万等,甚至把银行卡的进账记录或者订单量晒出来,让消费者看了不禁怦然心动。更有甚者,一些正想从事电商工作的年轻人禁不住诱惑,加盟成为其所谓的“经销商”或“正式分销商”,但在后来经营中却发现产品根本卖不动,只好厚着脸皮去不断“忽悠”亲戚朋友购买,更多的消费者因此上当受骗。这种微信代购实质上最终异化成了“传销”,危害较大。

近日,全国首例“微信公众号”传销案在大连市甘井子区法院宣判。青岛男子王贤注册了4个微信公众号,通过这些微信公众号以“加粉”名义发展不同层级的会员,会员发展下线可得到一定的返利。这种新的公众号传销方式短短3个月吸收会员达18万余人,直接或间接收取会员缴纳的传销资金额累计达到180万余元。腾讯公司发现了系统内的这一违法现象向警方举报。经过侦查,大连警方掌握了电子物证证据,查明了该团伙的犯罪事实。

有专家表示,利用“微商”开展网络传销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利用熟人、朋友圈进行传销,隐蔽性强,欺骗性强;二是蔓延速度快,涉及地域广,涉及人员多,社会影响大。消费者应提高警惕,对所谓的“返利”、“分销”等诱惑要多加小心,一旦发现有传销嫌疑要坚决抵制,或报警寻求帮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