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坛公园电工班长32年庙会过春节)
王建荣带着电工班工作人员布线安装调试。
32年的春节,没有一年在家与家人团聚,没有一年能在大年三十守岁、看春晚,地坛公园电工班班长王建荣的春节比平时要忙得多。节日的地坛,灯火璀璨,音响欢腾。王建荣几乎每年提前一个月就要进入庙会的“状态”:布线、安装、调试。“凡是和电有关的,我都能保证万无一失。干了这么多年,这个包票我敢打。”
“我亲自盯着心里踏实”
第一届地坛庙会时候,王建荣还是个20岁出头的小伙子。回想起当时,王建荣说就算现在走在地坛公园里,脑子里还能像演电影一样地回放过去:“那时候庙会比现在规模大多了,地面都是黄土地,逛一圈,裤子上的黄土能有膝盖那么高。”
“那时候的冬天可比现在冷多了,”王建荣说,“冷到什么程度呢,那会儿为了办庙会,必须要拉设临时电路,每个摊位的电线,都是我们一个个给接上。我们每个小伙子兜里都揣着好几盒火柴,因为太冷了电线皮根本剥不开,所以必须划开火柴,先烤电线皮,烤软和了,再剥线。”
时光荏苒,地坛庙会逐渐成为北京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年菜”,王建荣也从毛头小伙成长为地坛公园电工班的班长,脸上刻下岁月的痕迹,一双手也因为常年的接线、剥线变得粗糙不堪。
到了2004年,为了提高安全等级,地坛庙会的饮食区禁止明火,开始采用发电车给摊位供电。到2008年,政府对地坛公园实施电路增容改造,原来的发电车被取代,新建了固定配电柜并通过一级、二级配电供给饮食摊位。这样的升级改造后,地坛庙会更加环保、更加安全,但是王建荣却觉得责任更重、心理压力更大了。“生怕电路出故障,保障不了商户的安全使用。”
“西门票房需要一个接线板?知道了!”“斋宫旁边的小吃摊位的电是吧?我马上就过去。”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王建荣接了四五个电话。王建荣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没回家过春节,领导也挺“心疼”自己,也劝过他要不回家吃个团圆饭,“我想了想,觉得怎么着都不如自己亲自盯着踏实,这样虽然累点,但是我心里有底。”
“到春节我就‘出差’了”
庙会原来是七天,现在改为五天,但就是为了这几天,王建荣和同事们基本上提前一个月就要准备。因为每年庙会根据环境布置、活动用房设置等不同,用电需求及位置也不同,这就需要他带着他的电工班重新布线安装调试。到今年,王建荣已经32年没有回家过过春节。“我和家里人说,到了春节你们就当我出差了,什么时候庙会结束了我算是回来了。”
“我大年三十那天早上六点从家出来的时候,跟媳妇说了一句‘拜拜’。”王建荣说,每天上班的时候,他都会跟妻子道别,晚上下班后说一句“我回来了。”但是大年三十的这一声告别,两口子都心知肚明,再见面、再等到那一声“我回来了”,至少就要大年初五了。“我从刘家窑坐上地铁,春节时候的地铁本来人就少,每到一站都下去几个人,到了东单就剩我一个人了。我当时特别想发个朋友圈:寂静的街道,一个人的地铁。别人的春节都是热闹,我的春节却比平时都安静。”说到这儿,这个严肃的北京爷们儿摆了摆手叹了口气。“后来想了想,这么大岁数了,我就别这么煽情了。”
愿望
“退休后我最想踏踏实实过一次春节”
“父母都80多岁了,他们一直很理解我,支持我。他们不会觉得‘我儿子多么爱岗敬业’‘我儿子做了多大贡献’,因为这是我的职责所在,说白了就是干的就是这个工作。”王建荣说,他记得1976年时自己刚刚17岁,唐山地震,北京也有强烈震感,“就算那样,父母都没有离开他们的工作岗位。”
以前过春节的时候,父母都会在家包好饺子,放在保温盒里,给王建荣和同事们送到公园的值班室来。而今父母年迈,身体不似之前硬朗,这顿爸妈亲手包的饺子王建荣已经好多年没在大年三十吃上了。“我的春节每年都会比别人晚一个多星期,别人团圆欢乐的时候,我们都是最‘要劲儿’的时候,北京城过年的气氛过了,我才能回家,‘打扫打扫’过年的剩饭。”王建荣笑着说。
再过几年,王建荣就到了退休的年龄,他说,他给电工班的年轻同事们留下的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一本又一本的工作日志。“所有的工作、大事小情我都一点不马虎地记录下来了。等我退休了之后,最想能踏踏实实地过一回春节,也不带任务、而是带着家里人高高兴兴地逛一次地坛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