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来如山倒,当病情紧急的时候,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拨打120急救电话。
这段时间,央视记者在北京120急救中心和医院急诊室连续蹲点,记录下了零点之后浓浓的人间真情和为了生命彻夜守候的故事。
夜深了,北京长安街上的车流逐渐变得稀疏,随着电报大楼指向零点的指针熄灭,这座城市进入了梦乡。而此时,北京急救中心零点后的繁忙才刚刚开始。
120司机于连峰的手机铃声警报响起,接到任务叫医生刘扬出发。
老南和侄子是在北京打工的湖北黄冈人,本来要乘坐当天夜里的火车回家过年,结果老南在北京站候车时身体突然抽搐起来。侄子小南情急之下拨打了120,没想到几分钟就到了,这让无助的小南顿时感到心里踏实了不少。
10分钟后,120救护车到达同仁医院,虽然老南已经不发作了,但是刘扬还是坚持让医生看一看。
与医院急诊科做好交接后,刘扬确认老南的癫痫不会再复发,便放心地离开了医院。
120车闪烁的顶灯不时划过夜晚平静的街道,这次是一对老人在120急救人员的护送下来到医院。这位马大爷的老伴因为休息不够,血压突然升高。马大爷放心不下,陪着到医院做检查。之所以没有通知子女,除了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外,马大爷还有一个让他不着急的原因。
记者:这不是您第一次给120打电话吗?
马大爷:不是,好几次了。
记者:为什么?
马大爷:因为子女不在身边,突然有什么情况就打120呗,120十分钟准到,很方便。心里踏实,没有可惦记的地方,儿子在身边他也不行,他也没用,是不是。躺在车上推着,做心电图、量血压、整个情况在家就处理了,这多方便啊。
在整个看病过程中,马大爷一直搀扶着老伴。马大爷说,他和老伴今年都是73岁,结婚已经48年了,因为孩子工作忙,平时都是两人相互照顾,相濡以沫。
马大爷:老伴嘛就是老伴,年轻的时候也是经常拌嘴,都是正常的,老了以后就互相依靠了。
在零点后的急救任务中,老年人拔打120的比例很高,还有些是独居老人,平时身边没人照料。碰到这种情况,急救人员也会在家属赶到前尽力而为帮助对方。
刘扬:送到医院之后他就一个人,我们有些医生,或者护士或车组人员就会帮着他,比如挂号,陪同他一起做检查。
像这样沿着夜色疾驰的救护车,每晚都有一百多辆奔波在路上,他们接到的任务信息全部是从北京120调度指挥中心发出的。
每天拨打120的电话有4000余次,其中真正有急救需求的约为1500次,而北京急救中心的日均出车量能达到1000次左右。即便到了后半夜,数字归零后的更新速度也不比白天慢多少。
北京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调度组长孙婧:从打入120开始,我们10秒钟要把这个电话接起来,接起来之后,我们采集好病人信息之后就要发单子,对司机的要求就是两分钟之内,要求他们必须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