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残奥会冠军带导盲犬登机遇误解

2017-01-04 11:29:43  今日头条    参与评论()人

带导盲犬登机残奥会冠军遇误解

事发三亚有乘客不理解平亚丽带犬乘机机场方为导盲犬开绿色通道

事发时,平亚丽向警方解释情况供图/网友“郭剑guojian”

法制晚报讯(记者李东)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一位带着导盲犬的“北京大姐”被另一乘客质疑盲人身份以及违规带犬进大厅,并被警方盘查。这位“北京大姐”是中国首位残奥会冠军平亚丽。

平亚丽对《法制晚报》记者表示,网帖所称属实,她带导盲犬LUCK乘机前已提交手续获准进入,但遇到个别旅客的不理解。机场工作人员称,当天特意安排了绿色通道让平亚丽一行登机。

网帖首位残奥会冠军带导盲犬登机遭质疑

网帖中称,2016年12月28日,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三亚飞往北京的一航班延误,旅客们均在候机大厅等待。其间,一北京盲人大姐被另一名候机乘客质疑“非盲人”,“遭言语侮辱”,其导盲犬被质疑“普通犬,带进大厅有异味、太吓人,违规”,之后警方到场盘查。

随帖视频显示,在候机楼大厅里,一位民警正在向身穿粉红色上衣的“北京大姐”了解情况,一只大型犬正卧在地上。

“北京大姐”情绪激动地解释称,她的犬是导盲犬,进入候机大厅前已办理相关手续,而且进入大厅前已排便,在大厅内也未出现伤人、吓人等异常情况。“我若不办理正常手续,机场工作人员能让我进来吗?”“北京大姐”向民警称其遭到恶意投诉。民警现场对导盲鞍上的信息进行核实。

网帖被网友大量转发,不少人呼吁民众“了解导盲犬知识”。有网友认出了视频中的“北京大姐”是中国首位残奥会冠军平亚丽,卧在地上的大型犬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陪伴平亚丽完成火炬传递的导盲犬LUCK,它也是本市最早为盲人提供的专业导盲犬。

追访被个别乘客误解走绿色通道正常登机

2016年12月31日,平亚丽向记者证实,网传消息属实。当天由于航班晚点,她与LUCK及同伴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候机大厅等待时,被同样等待的一名女旅客质疑“非盲人”,自己解释无效,又遭投诉,随后警察到场核实。其间,亦有其他旅客出面解释导盲犬的相关知识,仍未奏效。

平亚丽表示,去机场前,其同伴已向机场提交LUCK乘机的相关材料并获准进入。进入候机大厅前,已引导LUCK排便,“LUCK非常温顺,警察核查时有多人围观,受到惊吓的情况下也没有异常情况发生”。

该情况亦经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方面证实。机场工作人员称,当时有个别旅客不理解,担心异常情况发生,机场当天特意安排了“绿色通道”,将平亚丽一行与其他旅客分开,分别登机。

记者随后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候机楼派出所了解到,网传视频属实,当时已将平亚丽和导盲犬的情况向乘客们解释清楚。

警方回应核查身份是按规定已向乘客做解释

有网友认为,从网络视频中向平亚丽核实情况的民警的表现看,其并不了解导盲犬乘机的相关情况。另有网友指出,民警确认了导盲犬的真实情况后未向投诉人解释相关情况,认为“民警相关工作未做到位”。

对此,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公安分局候机楼派出所该警情负责人称,根据航空公司的规定,只要手续齐全,导盲犬是可以上飞机的。民警到现场查证后才能知道导盲犬是否手续齐全,“到场查明导盲犬身份是合规的”。民警与机场工作人员一起参加过相关的培训,了解导盲犬登机的相关规定,但遇到投诉仍需对导盲犬手续进行确认。

该负责人称,视频反映的是事情的一部分内容,当时民警也向报警投诉的女旅客做了解释,“航空公司的人和民警一起向投诉者做的解释”。

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媒体对接人员向记者表示,机场工作人员对导盲犬的相关规定都是充分了解的,对个别不理解的旅客也会给出解释。事发当天,也和民警一起做出过解释。

网友呼吁能否设特殊通道保障导盲犬登机?

该事件发生后,有网友呼吁“机场应设置残疾人、导盲犬绿色通道”,保障导盲犬顺利登机。

记者从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了解到,目前国内机场尚未设专门的导盲犬绿色通道。携带导盲犬乘机,必须根据不同航空公司规定提前两天左右在直属售票处或营业部提出订座申请。

导盲犬主人提供有效的动物免疫证、动物检疫合格证、动物训练合格证明书以及动物的身份证或工作证等书面材料经核查后,导盲犬可陪伴主人进入客舱。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工作人员表示,一旦有导盲犬需乘飞机时,机场地面服务人员会与导盲犬主人提前联系,告知乘机中的注意事项。到达候机楼后,地面服务人员会对盲人全程引导,帮助办理登机牌、核对导盲犬相关证件,直至通过安检通道送至登机口,并与乘务人员做好交接。

文/记者李东

平亚丽,1961年出生于北京,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前中国女子视障田径运动员。1984年第七届残疾人奥运会上,平亚丽获B2级别跳远项目金牌,实现了中国残奥会金牌“零的突破”。

评论导盲犬出行不止需要政策绿灯

盲人带导盲犬出行遇波折并不少见。

此前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带导盲犬珍妮乘地铁曾被拒11次。2015年5月1日,是《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实施的日子。按照《条例》规定,视力残障者可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当天,导盲犬珍妮首次“正大光明”地乘坐地铁。2016年12月22日,盲人周青(化名)带导盲犬乘坐公交,却遭到售票员拒绝。

近年来,虽然北京、江苏等多地出台的《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及《残疾人保障条例》明确规定,盲人携带有识别标识的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给予便利。但由于公众对导盲犬的认知甚少,往往出现残障人士因人为设障而出行困难的尴尬。

据专业人士介绍,目前我国针对导盲犬做的医疗保障和免疫都比较完善,不会出现任何问题。针对这些信息,政府部门、各类交通服务提供者、公益组织应加大力度宣传,消除公众恐慌情绪。

每一个社会成员对导盲犬的尊重,实则是对盲人权利的尊重。让盲人更方便地出行,需要制度完善,更需要社会个体心存善意。考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只在普通人有尊严,还在于弱势群体能活得更从容。全社会对导盲犬多一分理解,就能让盲人的生活少一些尴尬,多一些温暖。文/孙曙峦

(责任编辑:曲格林 CN06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