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强将入村 村兴民富(1)

2016-11-22 16:47:12  北京支部生活    参与评论()人

编者按:

按照中央、市委有关要求,全市2015年10月首批选派了407名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一年多来,“第一书记”从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助推农村低收入村发展,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入手,主动作为,各项工作成效初显。11月14日,我市召开第二批选派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动员部署会,向新核定的低收入村继续选派216名“第一书记”,实现低收入村“第一书记”选派工作的全覆盖。我们选登了11名“第一书记”在工作中出招闯路的实例,展示“第一书记”的风采。

我市2015年起分两批选派623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目前,首批选派的407名“第一书记”已经驻村工作一年,第二批选派的216名“第一书记”陆续驻村,正式开展帮扶工作,实现了我市低收入村、发展落后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

市委和各级各部门坚持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夯实农村基层基础的迫切需要、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培养锻炼机关干部的有效途径,加强统筹谋划,强化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确保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落到实处。各区广泛开展调查摸底,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低收入村、发展落后村和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作为派驻村,确保选派干部有施展才干的舞台。

好中选优强将入村

各级各部门按照“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的标准,严把政治关、品行关、廉政关和能力关,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中选派人员担任“第一书记”,为软弱涣散村整顿建设、推动农村脱贫致富注入新活力。

在市级层面,按照统筹城乡、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原则,结合市级单位开展的联系镇、村等活动,统一选派部分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各区结合实际,根据干部队伍情况,选派区、乡镇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在遴选过程中,针对派驻村在组织建设、经济基础、农业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从破解最难问题、突破最大瓶颈的角度出发,遴选具有相关优势和特长的干部到村任职,努力做到单位职能、个人特长及村情特点相吻合,有效增强了选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623名“第一书记”中,市级选派的191名,主要来自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市属高校及城6区有关单位;各区选派的432名,主要来自区级机关事业单位、区属国有企业和乡镇机关。“第一书记”平均年龄42岁,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从事的职业和所学专业涵盖规划、商贸、农林、交通、金融、法律、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

从严管理强化培训

市委要求,“第一书记”任期为2年,任职期间全职到村工作,主要职责是坚持以“抓党建、强基础、促发展”为主题,履行好吃透村情民意、加强组织建设、推进强村富民、维护农村稳定、开展结对共建等5项任务,努力成为熟悉情况的村里人、推动发展的领路人、群众认可的贴心人、村“两委”班子的带头人。

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北京市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办法(试行)》(简称《管理办法》),落实了“第一书记”管理责任,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工委进行宏观管理,区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进行直接管理,派出单位协助进行间接管理。

12全文  2下一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