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常州外国语学校对面的常隆化工旧址上,土地被挖开施工。近日,此处开始种植树木,工作人员称,这里将建成一座运动公园。新京报记者王嘉宁摄
原标题:常州“毒地”背后:危废处置的监管真空
核心提示
随着环保部和江苏省成立的调查组对“常外事件”调查和追溯,与常外一路之隔的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隆化工)原址暴露出来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二次污染问题”。
9年前,环保部环评专家就发现常隆化工违规处置危险废物。后来,该企业又被多次发现偷排、地下埋藏危废等行为。企业搬迁后,遗留的危废物仍在持续污染,负责修复的公司被环保部督查发现违规处置。
常外事件背后,危废物处置存在监管真空,具体监管规范欠缺。
新京报记者 刘伊曼 江苏报道
如果不是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愈演愈烈,学生家长、李家村农民,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隆化工)老职工,都不会知道彼此的存在。
起初,他们关注的并不是一个问题。
常隆化工老职工从2013年开始,发帖举报自己所在的企业往长江偷排污水;李家村村民们从2014年底开始投诉省道122工地用了散发恶臭的泥土;而常外的家长是从2015年底开始反映学生身体出现异常。
他们的关注点不在同一地方,不完全在同一时间。但到了2016年4月,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情,被联系到一起,并逐渐揭开相互关联的真相。
常隆地块遗留污染问题
2007年常隆化工搬迁环评报告上,专家组指出“存在二次污染问题”,作为对企业和当地政府的提醒
“常外”事件后,位于常州龙虎塘街道的常隆化工原厂址成为焦点。常州外国语学校位于这个原厂址的南侧,仅隔一条马路。
今年4月,环保部与江苏省政府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到此地,调查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二次污染问题”。
“这个厂当年为什么要搬迁!你知道它是生产什么的吗?”近日,一位参与调查的环保专家对《新京报》记者说,“异氰酸甲酯。印度博帕尔灾难就是生产这个的农药厂发生泄漏引发。”
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毒气泄漏致2.5万人直接死亡,55万人间接死亡和25万人永久残废。那场事故后,大量专家和环保组织开始强烈呼吁,这类化工厂不应该布局在人口密集地区。
常隆化工建于1973年,当年叫常州农药厂,国有独资。当时它所在的常州龙虎塘周边并没有太多人。
经过多年发展,2007年时,这个企业的产品包括杀虫剂、除草剂、杀菌剂、化工中间体等4大类、42种原药,涉及多种危化品原料、中间体的生产经营和多种危险废物(简称危废)的产生。
与此同时,农药厂周边的居民也多起来。龙虎塘一带越来越繁华,不仅有新建企业,还有大面积住宅小区、学校、市场等。楼群交错之间还有农田。
“那时候真是臭啊,一股一股的恶臭。”就在常隆化工原址东侧的盘龙苑小区一旅馆老板史荣华说,旅馆大门正对着一路之隔的农药厂,吹西风的时候尤为明显。“农药厂黑烟盖过去,农田里菜就死了。每年农药厂都给农民补偿。”
2006年,常隆化工准备搬家。按照当时报批的环评文件,是要从常州搬到泰州,并趁着搬家完成技术改造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