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动物保护者因同行指责自己行骗打官司(图)(2)

2015-09-16 06:37:25  京华时报    参与评论()人

2011年4月,苏平在大兴区黄村镇租了一个小院,起名“秀儿园”。现如今秀儿园里养着90多只狗、十几只猫,这些猫狗几乎全部都是从拦车救狗救猫的现场拉回来的,她还专门雇了两个人,每天定时定点地为它们喂饭、喂药。

苏平说,这个小院维持下来,每个月有15000元的支出,这其中还不包括医疗费用。此外,苏平自己还经营了一家翻译公司,但她说自己平时放在工作上的精力并 不多,“我现在90%的精力全都用在狗上,既然把它们拉回来,就要对它们负责”。对于平时秀儿园的支出,苏平说,“光靠我自己的能力是不行的,我也需要募 捐,我的账目支出都对大家公布”。

苏平还曾因保护动物被警方拘留。2013年9月,因为邻居把一只3个月大的金毛犬举起来摔下,苏平和邻居打了起来,双方都受了伤,警方介入后,两人都被拘留了7天。

刘艳丽动物保护者也需关爱

刘艳丽租住在顺义区的一处房子内,家里常年养着6只狗,全部是残疾狗。此外,刘艳丽在通州有一个基地,里面养着40多只狗,她雇了一位阿姨照顾狗的生活。 “这些残疾狗几乎都是捡到的流浪狗,有的被打断了腿,有的被车撞了,它们在外面没有办法生存,在基地狗太多阿姨照顾不过来,我就带回家里养。”刘艳丽说, 平时她要上班,母亲还要帮着喂狗、遛狗。

“其实这个圈子里的人也需要关注。”刘艳丽说,十几年来她接触过无数的救助人,她发现这些 救助人也很需要关爱,这些人之间也经常有些矛盾和纠纷,几乎都是因为钱引起的。刘艳丽解释说,她知道有很多救助人都很辛苦,一些年纪大的大姐、阿姨,每天 要花好几个小时骑着自行车去喂流浪猫,所有的猫都喂完了经常都晚上11点多了,“她们很多人都是用退休金去买猫粮”。还有一些办救助小院收留流浪狗的大姐 为了救助狗倾家荡产,连自己的家人都照顾不好,“真的很心疼他们”,她因此想发起关注动保人心理健康的活动,让动保人们能够和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

圈内人因善款起争执很普遍

昨天下午,多位动物保护人士来到开庭现场,他们大都熟悉刘艳丽和苏平两人。他们表示,刘艳丽和苏平的案子只是个例,动物保护人士之间因为捐助的钱起争执是普遍现象。

记者采访的3位动物保护人士均表示,动物保护圈内,救助人因为个人经济实力有限,救的狗多了必然要靠捐赠人的捐助。但作为个人或是一些小的救助组织没有能力 保证每一笔钱都做好账,再加上很多人的救助理念不同,一些人觉得只要保证狗猫的温饱即可,一些人则更关注保障动物的福利,因此圈子里因为捐助款项发生争议 的事很正常。

动物保护人士鲁奕玲称,“圈内缺少规范,缺少监管,出现问题再正常不过,但大家都不容易”。

鲁奕玲说,动保人在救助动物的同时还忍受着非议,甚至是忍受着舆论的压力,这是很难的,很多人都想过放弃,“我自己也曾经接受捐赠者的钱,就有人质疑我是不是自己花了这些钱”。

□律师说法

社会捐助监管难度大

北京市京师(武汉)律师事务所黄卫东律师称,无论是有监管单位的公益组织还是没有登记的小公益团体,捐助款的使用监管难度都很大。

黄卫东称,我国法律的具体规定是任何社会组织都需要进行登记,但是在是否登记这个问题上,并没有相关的处罚规定。公益组织均是非营利性质,但在实践中却难免 涉及到捐款问题。这些组织的存活需要募捐,绝大部分都是靠社会捐赠。公益组织的管理上,一般来说按照谁登记谁管理的原则,没有登记的小型公益组织需要靠组 织者自我监督。

黄卫东说,因为公益组织的资金来源于不特定的人群,捐款人也是不特定,且费用的使用不是单一的,“这个监管起来很难,很容易产生糊涂账”。

编辑:SN18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