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 食品安全,社会关注,人人关心。相信很多人都从朋友圈里,或者一些网页上看到过这样一些有关食品或者健康的消息,比如“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某某食物有毒致癌”等等这类话题,而且标题起得也是耸人听闻,不光有图还有视频。那么,有图有视频就代表有真相吗?是谁在发布这些消息?目的又是什么呢?
今年3月在网上热传一段视频,视频中的人将某品牌紫菜放入水中泡发,随后捞起撕扯。泡发后的紫菜较有韧性,这个人因此判定紫菜是黑色塑料袋做的,类似的视频还不止一个。
视频发出后几天,“紫菜是塑料做的,大家千万不要吃”这样的说法成了人们聊天的热门话题,紫菜也成了众矢之的,许多商场、超市的紫菜都纷纷下架。一些地方的食药监部门来到超市、市场等对在售的紫菜进行多批次的抽样检查,并没有发现所谓的“塑料紫菜”,监管部门、专业机构等也都进行了辟谣。食品专业人士告诉记者,从专业角度来看这个视频漏洞百出。
紫菜拿到手里是脆的,水泡之后变软了,这说明它能吸水,塑料不能吸水,而且实际上紫菜的价格还没有塑料贵。
记者和专家用相同的紫菜在水中浸泡后也看到了相同的效果。
然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要分辨视频中的东西究竟是不是塑料,确实非常有迷惑性。就在“塑料紫菜”谣言刚刚过去后没多久,又有人发布视频,称自己家买的粉丝点燃后能燃烧,而且噼里啪啦作响,也是塑料做的。
虽然是老谣言,但却总有新包装,而每一次这样的假消息传出后,不仅引起消费者恐慌,还给产业造成损害。这次的塑料紫菜事件后,仅仅几天的时间,紫菜的销量就一落千丈,原产地福建的紫菜商家损失惨重。一个简单的谣言让一个产业受到了巨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