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检察机关加速纠正冤错案 不放过蛛丝马迹彻查真相(2)

2017-03-04 08:06:26    法制日报  参与评论()人

20多年前,因恋爱引发纠纷,甘肃省西和县富沟村村民沈六斤将女方父母砍死砍伤后潜逃。2013年1月,警方将“沈六斤”抓获。同年12月,甘肃陇南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沈六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沈六斤”未上诉。

颇为戏剧性的是,服刑期间,“沈六斤”提出,自己叫方未社,不是沈六斤。

甘肃省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处副处长尹丽娟介绍,为尽快查明真相,办案人员加班加点,审阅、梳理了该案全部在卷证据,多次会见申诉人,走访大山深处当事人居住地所在派出所、村委会等,调取14名证人证言及辨认笔录,并进行DNA鉴定。

事实证明,在押人员确实是方未社,不是沈六斤。2016年7月,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判决,宣告方未社无罪。

办案期间,最高检申诉厅负责人带队赴甘肃提审申诉人,审阅了全部卷宗,要求尽快启动监督程序。

实际上,不仅仅是沈六斤申诉案,在监督纠正刘吉强申诉案、李松申诉案等重大冤假错案中,最高检申诉厅均派员赶赴当地,指导办案的同时,督促推动案件进程。

“这两年来,检察机关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乃至抗诉的案件多了,纠正的冤错案件数量与往年相比也有所增加。”最高检申诉厅申诉二处处长杜亚起说,在自己干刑事申诉工作的24年里,检察机关纠错决心之大,力度之强,前所未有。

据统计,去年1月至11月,检察机关受理不服法院生效刑事裁判申诉案8633件,立案复查2904件,提出抗诉35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74件。

坚持疑罪从无

即便如此,在不少人看来,这样的纠错进度仍然过于缓慢。杜亚起不时能听到身边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这不明显是错案吗?立马纠正不就完了吗,怎么这么费劲呢?!

此时,这位个子不高、肤色偏黑的检察官总要解释几句:“实际情况远没有那么简单,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生效判决,如果没有确实充分的依据和理由,就不可能轻易启动再审,这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

他说话语气坚定,配合着手势,显得不容置疑。

很多申诉部门的检察官把申诉复查工作比作大海捞针,为了找寻真相,他们必须对每一起申诉案件都一视同仁,全力以赴。

大量的案卷材料需要审阅,要与原办案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听取意见、调查核实,必须到案发现场实地勘查……这些都耗费了办案检察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

近年来,杜亚起参与监督纠正了聂树斌案、于英生案、陈满案等一批重大冤错案件。他以聂树斌案举例说,办案组成员分别独立审阅在案全部43册卷宗及50余份视听资料,光形成的阅卷笔录就达20余万字。

虽然困难重重,检察官们始终没有放弃、退缩。

安徽杨德武故意杀人申诉案,杨德武几乎每两周就要向安徽省人民检察院寄一封申诉信。省检察院连续三次“执拗”地向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最终促成法院启动再审,改判杨德武无罪。

该案承办人、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处检察官袁孝宗说,三次再审检察建议的依据没有太大变化,主要为作案动机、时间以及证据存疑。比如作案时间,杨德武的作案时间只有二三十分钟,不仅要杀人,还要伪造现场,丢弃涉案物品,“老手”连贯作案还有可能,杨德武临时起意很难做到。

“说实话,我们并没有找到对原判决构成致命性的新证据。”袁孝宗坦言,“但我们始终坚持疑罪从无,认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应当改判无罪。”

2016年11月15日,杨德武及其亲属专程到合肥,向安徽省人民检察院赠送了“匡扶正义 为国为民”的锦旗。

关键词:冤假错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