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悬空吓唬、拍照取乐!怎能让他们保育我们的孩子?

2016-11-28 01:15:24    央视新闻客户端  参与评论()人

【央视评论】不会育人,当什么保育员?

  央视新闻客户端11月27日消息,以体罚形式叫醒未按时起床的孩子去上课,并将过程发至朋友圈。近期,河北衡水深州一民办幼儿园三名保育师的行为,引发人们的关注和谴责。

河北衡水深州保育员虐童视频发酵已有几日,昨晚,河北深州市通报,已对幼儿园做出停业整顿处理,涉事的3名保育员被警方行政拘留。

公众愤怒不是空穴来风的。视频中,孩子被悬空放置在约1.5米高的窗框上,身体反弓成虾状,僵硬中尽是恐惧。整个过程没有打骂,但精神的恐吓、轻佻的嘲笑让成人看了也心里发毛。保育员虽不是正式幼师,却同样是以育人为职责,用虐童取乐,违背职业伦理,一点都不好笑,为吸引眼球将视频发到朋友圈,更是无德无耻之上的无知无畏。

无法反抗 幼儿园虐童更需关注!

这已经不是个案。从前些天成都的老师牙签扎手事件,到前几年山西某幼儿园教师连扇儿童70多耳光;从浙江温岭幼师虐童近百次到上海杨浦区某幼儿园女童下体被放豆粒,每一次虐童事件,虐在儿童身上,痛在全社会心里。幼儿园虐童与校园欺凌一样,已经成为校园之病。与校园欺凌一样,已知的虐童事件,或只是冰山一角;而比起校园欺凌中的受害者,幼儿园儿童年龄更小,更不自知,更无法反抗,也更需要关爱。

呵护儿童 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得益于闭路监控的普及、家长对孩子关注度的上升、社交媒体的普及,更多同类事件浮出水面,更多沉默声音被打捞出来。但越是这样,“护犊之心”越是焦虑:如何才能不流于事后声讨,而是在事前杜绝同类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

呵护儿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教师素质、幼儿园管理以及法律制度,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其中,教师准入是第一位的。一个证照不全、资质不符的幼师,没有接受过“爱的教育”,放心系数会下降。幼儿园管理责任也不能少,一旦管理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虐待倾向的教师就会变本加厉。此外依然需要强化法律的外部约束。

去年,《刑法修正案(九)》通过,虐待罪下新增一条“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患病的人、残疾人等负有监护、看护职责的人虐待被监护、看护的人,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拓宽了虐待罪的惩罚对象,加大了对儿童的保护。立法保护儿童是大势所趋,强化幼儿园的连带责任,对问题幼儿园加大惩罚力度,有助于提高园方的注意义务。但总体而言,幼儿园及虐童老师违法成本低、取证难,惩罚力度偏弱的局面依然有待扭转。

数量缺口之下 质量更成隐忧

有网友指出,虐童案频发,因为不少民办幼儿园师资很业余,甚至就是“找个亲戚来帮忙”。这指向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学龄前教师缺口巨大。随着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这缺口短期内还会进一步放大。

有研究估计,2016年需在2014年基础上补充87.37万名的专任幼师和80万名保育员。到2021年,一共需要补充335.59万名教师,包括专任教师198.97万名和136.61万名保育员。数量缺口之下,质量更成隐忧,滥竽充数者、爱心缺乏者混入幼师队伍,更容易诱发虐童等问题。因此,比起声讨个案,更应该对这一结构性问题引起重视。

安徒生笔下有一个娇嫩无比的“豌豆公主”,纵有二十张床垫、二十床鸭绒被,还是会因为最底下的一粒豌豆彻夜难眠。其实,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是身心敏感脆弱的“豌豆公主”“豌豆王子”,爱的教育会烙印心间,恐惧和伤害同样会长期留痕。幼儿园里的虐童事件,是一粒粒的罪恶的“豌豆”,这样的“豌豆”再小,也应该被铲除。

原标题:央视评论丨悬空吓唬、拍照取乐!怎能让他们保育我们的孩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