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电信诈骗猖獗 “真电话”也不敢接(3)

2016-09-20 10:00:43  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评论()人

两个月后,等她找好房子搬完家,在书柜前翻书查资料时,从一本书里掉出了一张印有鲜红红十字的荣誉证书,证书记录她2007年曾在浙江捐献过造血干细胞血样。“我当时就蒙了!”翁婷玉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我才想起来我07年在杭州上大学时曾经登记捐献过!那个电话是真的!”

“那个电话还在我手机里,”翁婷玉哽咽地给《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看她手机的黑名单通话记录,“我留着它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该乱怀疑人!可我没敢再回拨……我怕听到他们告诉我,那个和我配型的病人已经没了……后来我查过,造血干细胞的非亲缘配型成功概率一般只有十万分之一,他们应该很难再找到第二个了吧……都是我的错……”

4、真检察院电话被当成诈骗电话

确有不少诈骗冒充公检法或税务机关,再加上个别媒体概而论之的总结,导致不少人只要听到自称是公检法等机构的电话,就认定是诈骗,不仅影响到了相关机构的工作效率,甚至又给新的犯罪行为带来机会。

“打电话联系当事人,却被误认为是诈骗的情况,从三四年前就开始了。”现年50岁的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薛国骏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随着近期徐玉玉案等电信诈骗的频繁曝光,人们对他们打的电话更加谨慎。

“也不能怪人家,骗子确实太多了,我们只能说:‘我真的是检察院的啊!真的啊!’可问题是,没有一个骗子说自己是假的呀……再加上有媒体扣帽子,说:‘凡是自称公检法的,一律是骗子’,我们就真的没法干了。”一气之下,薛国骏在自己开办的微信公号“法海行舟”上写了篇文章吐槽。

在这篇名为《听说,“公检法”最近日子不太好过》的文章里,薛国骏列举了自己及同行们遇到的窘迫,也教大家了一些辨识真假“检察院”的方法,比如电话里是否谈到转账汇款,是否肯在检察院当面约见等。

令薛国骏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在三两天之内,阅读量就达到了一百多万,有四百多个人在这篇文章下面留言。而此前,他在自己微信公号上发的文章,单篇最多也就两千左右的阅读量。薛国骏说:“我真的没想到这篇文章会火。朋友圈里都在转,简直像‘病毒式传播’。我想肯定是因为引起了相关机构的共鸣吧。”

在读者互动的四百多条留言当中,有一条让薛国骏印象深刻。

“有人给我留言说:为了让群众不受骗,你们公检法就委屈些,牺牲点自己的利益嘛!”薛国骏说,“我觉得这个逻辑是不对的。我们公检法办案的最终目的,不也还是抓坏人嘛。影响我们办案,就是影响我们抓坏人啊。说难听点,公检法人员工资收入和办案量、破案率并不挂钩,我们并没损失什么,损失的最终还是人民群众呀!”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周治成曾接手过一个案子:王大姐通过网购花五万元买了一幅画,选择当面支付。画到手以后,大姐把五万元给了送货上门的快递员,快递员把钱收下跑路了,没有交还给卖家。

“这个案子的案情很简单,王大姐是唯一的证人。”周治成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他电话约王大姐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词,刚说完开场白,就被王大姐一顿狠批:“你这个骗子,我要报警!”“您听我说完,我还什么都没说呢,您可以听完再决定报不报警。”周治成劝她。王大姐说:“我不听,你个骗子,我现在就报警!”

后来周治成让一个声音温柔的女同事又联系王大姐,劝她来作证,王大姐依旧听到自称是检察院的,就一口咬定对方是骗子。最终由于缺少证人证词,他们无法逮捕作为嫌疑人的快递员。“我之所以对他印象很深,是因为不批准逮捕以后,他又实施了别的犯罪行为。”周治成回忆道。(除薛国骏、周治成外,报道所涉其他采访对象,均为化名记者尹平平实习生邓陈晖)

(责任编辑:丁勇 CN007)
关键词:电信诈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