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北京"打假人"超市调包求索赔 名企每年发数万封口费(4)

2016-07-25 07:23:49  新京报    参与评论()人

“难点在于没法判断对方是不是恶意打假。他就是来二十次,我也得把他当做正常消费者投诉对待。”通州区马驹桥镇食药所所长栾辉告诉重案组37号。

中间白衣男子采用调包方式敲诈的嫌疑人,目前已被密云警方刑事拘留。

中间白衣男子采用调包方式敲诈的嫌疑人,目前已被密云警方刑事拘留。

对于掉包式打假,栾辉认为难点在于确认证据。对此,栾辉曾专门做过实验,拿一家超市的商品去另一家超市扫码,仍然能够正常扫出来。“难点就在于无法确认他是不是掉包,除非超市老板有监控能抓个正着,那样可直接报警,交由警方处置。”

敲诈与索赔的黑白之争

职业打假人陈陆(化名)从事打假已近10年。

这十年间,他看着北京职业打假团队发展壮大,但也多以单打独斗为主,偶尔各个打假团队之间还会有合作。

在团队内部,每个人会做好分工,有人专门负责进超市购买问题产品,有人专门负责投诉。目前陈陆的团队已经很少涉及线下超市的打假,而转向电商打假。

据其透露,除了通过恶意隐藏、掉包等方式达到目的,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将事先准备好的过期食品带入超市,并“现场购买”现场举报。

据媒体报道,此前有举报人电话投诉在某购物广场购买的黑木耳和手剥杏仁均过期,要求10倍赔偿,后超市调取监控查证,为举报人栽赃,过期食品为其自行带入超市。

陈陆表示,这种案例多发生在生鲜或散装食品领域,大型超市一般防控较严,而中小超市防控偏弱,往往容易“中招”。

而对于高段位的职业打假人,关注的领域已不仅仅局限于食品领域。

陈陆的打假团队深知敲诈和索赔的界限在哪儿。“只要是双方协商同意的情况下,要多少钱都不算违法。”陈陆介绍,一般情况下都是先起诉,然后法院进行调解,在调解的过程中,被举报方往往看重品牌声誉,而顺利赔偿打假人。

对于业内比较知名的打假人,通常会被厂家雇佣为保护人。陈陆透露,他的打假团队就曾被国内某大型制衣企业“包养”,每年发放红包,红包数额从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除现金外还会奖励汽车。如果遇到其他打假人打到了他保护的企业,则由他出面协调,帮厂家解决麻烦,“打假人这行圈子都很小,是谁做的很快就能打听到。”

不过,这种看似正常的雇佣关系,却带有浓厚的“封口费”性质。陈陆透露,曾有数年时间他返回老家从事其他生意,该厂家便断绝了红包和奖励。随后,他重新拾起打假这一行,连续对这家企业进行起诉,又恢复了往日的“保护关系”,甚至有知名企业为安抚他,以百万级现金形式入股他的公司,目的就是不被“起诉”。

陈陆总结,现在打假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打假确实有利可图。

文|新京报调查组卢通实习生施锦珍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