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为建筑"塑骨"的结构工程师:齐五辉(1)

2016-07-15 20:04:05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千龙网“中国工匠”系列报道之二十二

【编者按】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

“工匠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如今,中国的发展已开始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升至“中国创造”,因此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为此,千龙网从2016年4月起发掘寻找“中国工匠”,推出行业精英的系列报道。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导读:在汶川大地震中,数万人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躲避强震。余震袭来,数万人要不要疏散?体育馆会不会坍塌?这个问题谁能回答?本文为您介绍一位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建筑结构工程师齐五辉。

对一栋建筑的设计来说,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需要安全、有效的结构支撑,结构工程师就是托起建筑脊梁的人。

游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人们可能很难将国际金融大厦、五棵松体育馆、雁栖湖国际会都会议中心、CBD中国尊等联系在一起。事实上,这些建筑都是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IAD)设计的,它们的“骨骼”塑造,都离不开一个名字——BIAD总工程师齐五辉。

1983年大学毕业至今,齐五辉在BIAD一干就是33年。第一天进入BIAD齐五辉记得很清楚,那天是3月10日,早上8点他到规划局报到,8点半被带回院里,9点多钟领完绘图工具开始画图,一画就是一辈子。

为建筑

齐五辉说,建筑设计理念的创新,一方面为结构师带来挑战,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表现舞台。图为齐五辉在施工现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成为我国建筑高速发展时代的弄潮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常常是工程师画图纸,业主就在旁边等着,出图后马上拿去施工。

北京国际金融大厦作为齐五辉的代表作品之一,曾当选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是国内第一栋不等高四塔楼顶部连体的高层建筑。如今看来,虽然它的装修已经略显陈旧,建筑规模也不够大,但在当时,结构复杂,工期紧张,已属相当复杂的大工程了。

当时,技术条件也跟不上,计算机还不能人手一台,图纸大部分是手工绘制。计算机的容量小,计算软件也没有现在这么好用,经常算到关键时候“罢工”。由于是边设计边施工,需要设计、施工双方密切配合。

每天一上班,齐五辉同项目组团队一起分配好各自的工作,就要去工地,一直待到晚上。回到院里后,再和项目组团队一同把当天所有的工作检查一遍,梳理好当天工地上反馈的要求,把第二天要做的工作准备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国际金融大厦从建筑方案设计到结构完工,只用了一年零八个月,得到建设方的高度认可。

1990年,国内的高层建筑还很少见,齐五辉接手了自己第一个高层工程,是位于山东济南的一栋157米高的建筑,这同时也是BIAD首次承担高度超过150米的高层建筑设计任务。齐五辉对超高层建筑的认知也由此开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