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校园欺凌受害者:只有变成施暴者才能保护自己(2)

2016-05-18 08:31:25  法制网    参与评论()人

皮艺军认为,对个人权利的尊重这种观念的培养在学校的前期教育中更加重要,而我国目前的教育恰恰缺失这一点。

“我国的教育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学校没有拿出时间对校园欺凌这件事进行专门的讨论,而这恰恰十分重要。”皮艺军说。

他认为,等到了欺凌事件发生,不管法律有多完备,对孩子的伤害都已经难以挽回了。

“只有在孩子们中间形成了一定的氛围,才能在扼制校园欺凌上做到向前延伸,不会造成难以平复的后果。”皮艺军说。

事实上,校园欺凌这样事件,早已一再发生,愈演愈烈。

远的暂且不说,最近的4月22日晚,有网友在qq、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内容为数名女生掌掴一名女生。在不到100秒的视频中,女生被掌掴32次,其间一直没有反抗。

事隔3日,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政府官网通报称,掌掴女生事件系由琐事引发,目前已对涉事的多名学生进行处理,其中,3人被处以治安拘留,另4人管教。

4月28日,有网友爆料称,重庆彭水县桑柘中学一名初二学生在厕所内被同学围殴,最后被持刀捅死。

后据彭水县公安局通报,当日13时许,桑柘中学学生沈某(男,14岁)与同校学生赵某(男,15岁)在校内因同学间纠纷发生争执。争执中,沈某持刀刺中赵某胸部,赵某经送桑柘卫生院抢救无效死亡。

首次上升到国家行为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地从北京、上海,到欠发达的广西、云南,从东北到海南,遍布全国各地。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上表示:“如果你们问,教育部现在最大的压力是什么,我告诉你们,就是安全问题。”

今年4月,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曾根据2015年被媒体报道的校园暴力案件,对中国校园欺凌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

按照报告给出的研究结果,近年来,校园欺凌现象在中国发生的地域范围十分广泛,覆盖了绝大多数省份,且城市农村均在其内,频次十分密集,绝对数量巨大。

201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针对10个省市的5864名中小学生的调查也显示,有32.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校时会“偶尔被欺负”,另有6.1%的受访者表示,在校“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

“这样的事情一直都存在,之前对于这类问题的看法都是支离破碎的,现在经媒体曝光的越来越多,大家才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性。”童小军说。

然而,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全国性调查。

“国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3亿多未成年人,究竟遭遇校园欺凌的群体有多大,需要有一个普遍的调查。”皮艺军说。

虽然尚未有全国性的普查,但校园欺凌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2015年11月26日,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秋季开学工作暨“护校安园”行动落实情况专项督导报告》,首次提到了“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这一次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校园欺凌的专项治理,被认为是一个新的开始。

童小军说:“更确切地说,这是在治理校园欺凌问题上第一次有了国家行为。”她介绍,在这之前,不管是民间还是国家层面,都没有上升到相关的行为层面。

对于此次专项治理,《通知》给出了时间表,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4月至7月,主要是各校开展治理;第二阶段为9月至12月,主要是开展专项督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