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眼注射问题气体”受损患者升至71人 成分仍不明(1)

2016-04-14 11:46:30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眼注射问题气体”受损患者升至71人 成分仍不明

患者向国家食药监总局申请公开的关于该批次全氟丙烷气体不良反应事件调查报告。

继江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下称通大附院)有26名患者在注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发生不良反应群体事件后,澎湃新闻从一份患者提供的依申请公开的政府公开信息获悉,去年7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在对停用该批次产品通知中,提及北京地区也有一家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下简称北医三院)发生类似的可疑群体不良事件。

据文件内容,2015年6月份,北医三院共有59例患者使用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公司(下称天津晶明公司)生产的批号为15040001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其中有45例患者均在手术后出现炎症等不良反应。

澎湃新闻据此数字统计得出,目前该批次眼用全氟丙烷气体不良反应患者数量,仅南通大学附院和北京三院就分别达到26例和45例,共计71例患者。

与此同时,据天津晶明公司的该批次出厂检验报告书显示,该批次产品批量达2008盒。

北京、南通两医院几乎同时上报可疑不良反应

近日,澎湃新闻从患者处得到一份写明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6年1月1日回复患者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关于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可疑群体不良事件情况的调查报告》(监测和评价械[2015]45号)文件。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该文件由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于2015年7月22日印发。

报告显示,2015年7月6日,国家食药监药品评价中心接到北京和江苏中心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可疑群体不良事件报告,气体均为由天津晶明公司生产、批号为15040001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生产日期为2015年4月13日,有效日期至2017年4月12日。

7月8日,该中心组织两个调查组分别前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对该事件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北医三院于2015年5月24日和6月1日分两次购入天津晶明新技术开发公司生产的批号为15040001的眼用全氟丙烷气体。

据悉,该院5月份使用该产品的患者均无异常症状,而6月1日至29日期间使用该批次产品有59例,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严重症状。

随后,该院对59例进行了随访,发现了有45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严重眼前段炎症渗出的表现,彼时尚有1例患者未返院复查。

报告中提及,院方急切地希望能获知气体内毒素为何种物质,以便有针对性采取治疗措施。

该院还称,因该产品在国内是唯一获得注册证地眼用全氟丙烷气体,所以在患者救治过程中面临没有替代品的难题。

报告称,该医院希望监管部门尽快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以便做好相关患者的告知和安抚工作,避免群体恐慌。

而江苏调查组结果也显示,南通大学附院于2015年6月份使用的26支该批次产品,26名患者均出现了问题。

在7月3日,南通大学附院对26名患者进行了回访,显示使用该器械的26名患者中,22人发生严重急性非感染性炎症反应,4人症状较轻。

报告称,南通大学附院随后对发生严重炎症反应的22人进行了二次补救手术,抽出气体,灌注硅油替代。

而在22名严重炎症反应患者中,有1人单眼无光感,1人单眼眼球萎缩,其他患者仍在观察中。

国家食药监局:高度怀疑该“问题气体”引发毒性反应

澎湃新闻注意到,这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具的《关于眼用全氟丙烷气体可疑群体不良事件情况的调查报告》还针对可疑群体不良反应事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原因分析,排除了两家医院手术室及耗材存储室不符合消毒及储存要求、手术过程不规范等可能因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