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深度阅读页面 > 正文

外国专家:北斗已超越欧盟、俄罗斯卫星导航系统

2017-09-20 10:33:54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于2012年服役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向我国及周边地区在内的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近5年的服务。作为北斗导航工程的顶层设计专家和专家组组长,王飞雪在一次论坛上听到,有国际卫星导航界专家感叹:中国北斗已超越欧盟的“伽利略”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了!王飞雪表示,正在建设中的“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2020年实现全球覆盖后,部分性能将有望领先于GPS。

据《解放军报》9月20日报道,2013年11月5日,习主席视察国防科技大学,勉励官兵加强自主创新团队建设,搞好科研力量和资源整合,形成推进科技创新整体合力。4年来,该校电子科学学院卫星导航技术创新团队牢记习主席嘱托,在卫星导航工程中实现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

秋高气爽,繁星满天。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大楼依然灯火通明。

最近,在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建设招标中,该校卫星导航技术创新团队一举中标10多个重点项目,开启了一场新的攻关战斗。

将关键技术掌握在手中

4年前的那光荣一刻,令团队领头人、教授王飞雪记忆犹新。习主席视察学校时的殷切勉励与期待,让他和团队成员倍受鼓舞和鞭策。

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博士生,到我国北斗导航工程年轻的顶层设计专家和专家组组长,王飞雪早已把自己融入“北斗”事业中。这些年来,他率团队先后攻克导航信号快速捕获、短时高精测距、强抗干扰能力等数十项关键技术,研制出卫星和地面运控系统中的大批核心装备。

2007年4月,北斗二号第一颗卫星发射升空后,遭遇强烈电磁信号干扰,无法进行正常通信。问题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即将组网的10多颗卫星发射将无限期推迟,已发射的卫星也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当时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躲”,二是“抗”。前者技术难度小,但前期已建成的地面系统需要重建,国家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且电磁环境一旦改变,卫星还要继续“躲”。后者耗费资金少,但技术难度大、风险高、时间紧迫,且胜败难料。

关键时刻,卫星导航技术创新团队迎难而上。经过3个月连续奋战,他们研制出具有超强抗干扰能力的卫星载荷,将抗干扰能力提高了1000倍,打造出卫星电磁防护盾牌。他们也被专家誉为“李云龙式”的科研团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