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土地。隔着4年时光,温热依然。
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提出,要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快打造美丽天津。提出加强京津合作,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双城记”。一年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出台,天津的发展纳入国家重大战略。
总书记脚步所至,激起深深回响。
“这是天津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得之如宝,失之不再。”市委市政府的认识,铺展开天津发展进步的新篇。
4年大不同。一个村庄、一家研究院、一所职教培训中心、一座生态城,大都市的细胞,大战略的坐标。4年跨越,这一点一点连起来,就是美丽天津改革发展的时代动图。
一个村庄的引力波
希望天津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努力提高粮食自给能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
——习近平
初秋的骄阳火辣辣,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瞿阝)村的麦田里,轮种的玉米密密匝匝。经过一个夏天的阳光雨水,即将成熟的玉米变得黄澄澄。
“总书记到武清站,一下列车就直奔这块小麦田。他仔细察看小麦长势,像种田的行家里手一样,问起我小麦的品种和浇水施肥的情况。”村党支部书记张宝军记得真真的,那一天,是2013年5月14日。
丁家(瞿阝)村1900余亩地。多年来,只知种小麦玉米,产量在武清垫底,每亩收入不足千元,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总书记视察两个月后,天津市级机关、市属企事业单位开始结对帮扶全市500个困难村。丁家(瞿阝)村新建了渠灌区,改善了地下管网,小麦亩产连续4年超千斤。市食品集团帮扶组进村,武清第一座石磨面粉厂诞生,自产的小麦有了去处,还能到厂里挣工资。
“可咱不能总靠输血过日子呵。”张宝军说,“照总书记提的,村里组织党员代表、村两委成员走出去,瞅瞅人家都种啥,产量收入都咋样,回来后根据咱的土壤条件,决定种葡萄。”
2014年,“金河滩”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32家农户入社。当年习近平总书记与乡亲们共话增收的麦田北边,长出千亩示范园,巨玫瑰、黄玫瑰、火焰无核……各种葡萄果实累累。“今年亩产估摸着得3500斤,收入近百万元没问题!”张宝军说。
4年过去,丁家(瞿阝)村年人均纯收入从1.6万元到2.1万元,村集体收入从不足6万元到近30万元。4年过去,瞄准京津冀菜篮子供给区、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农产品物流中心区,全市调减107万亩粮食作物,培育187个农产品名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100亿元,津郊大地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