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精准扶贫看佛坪】佛坪多措并举推进精准扶贫 合作社实现贫困户全覆盖

2017-09-19 18:12:00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报道(李妍):“我们合作社充分发挥扶贫互助、产业带动、引导农户学习养殖技术,辐射带动周边6个镇办11个村,带动贫困户115户。”佛坪县德信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世春说。9月18日,“精准扶贫看佛坪”网络媒体主题采访团队来到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对佛坪在推进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全域旅游等方面取得的经验成效进行集中采访。

“合作社+贫困户”科学扶贫 全产业链助力脱贫攻坚

佛坪县地处秦岭南麓,汉中市东北部,总人口3.5万,总面积1279平方公里。佛坪县境内水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90.3%,有“大熊猫的家园”和“中国山茱萸之乡”之美誉。

  

  佛坪县森林物语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规模化、科学化、可持续化养蜂(张勇 摄)

佛坪县森林物语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苗木、花卉、中蜂养殖等。李吉兵便是该合作社的负责人,合作社以资金、土地入股的形式,走“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道路,带动贫困户规模化、科学化、可持续化养蜂。

李吉兵表示,中蜂养殖投资小、见效快、无风险,合作社实行‘代管、代养、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产业发展模式,为18户贫困户代养中蜂180箱,并与贫困户签订了两年代养协议。目前已经完成第一次取蜜1150斤,年销售额达4.6万元,户均收入2550元。

“合作社+贫困户”脱贫模式并不只存在于此,鑫之源魔芋专业合作社同样用这种方式助力脱贫攻坚。

  

  鑫之源魔芋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魔芋豆腐(李妍 摄)

鑫之源魔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翟玉军表示:“考虑到贫困户缺乏良种和种植技术,我们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以资金入股和技术指导的形式,带动90户贫困户种植魔芋400亩,通过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解决了贫困户缺乏经验、缺技术等发展产业难题。”同时他指出,为解决贫困户缺资金和后期销售难的问题,合作社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低价良种,进行契约式生产,发展订单农业。

据了解,今年魔芋生长态势良好,预计可产魔芋300吨,销售额可达1000万元,贫困户户均收入可达6000元以上。

合作社力量:提高贫困户积极性 探索脱贫攻坚新思路

  

  佛坪县德信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肖世春(张勇 摄)

佛坪县德信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长角坝镇,于2013年成立,2017年被陕西省农业厅命名为“陕西省示范合作社”。肖世春便是该合作社的负责人,而他本人就是通过土鸡养殖实现脱贫致富,并带动周围村镇走上了致富路。

据了解,乌鸡是该合作社的主要养殖品种,作为纯种土鸡营养价值极高,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2017年佛坪县德信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37户从事养鸡产业,其中18户养鸡5780只,低价供应鸡苗,养成后回收,养6个月后增收6900元,另外19户贫困户采取托管方式,共托管9200只鸡,大部分按投入资金的20%分红,户均3606元,有力的促进了佛坪县的扶贫攻坚。

长角坝镇龙草坪村曾是省级贫困村,村“两委”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思路,成立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吸纳全村15户36人贫困户加入互助合作社,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脱贫模式。

  

  龙草坪村村支部书记李宁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许文妍 摄)

“我们村因地制宜培育富民产业,组织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林下经济、冷水鱼养殖等特色产业。”龙草坪村村支部书记李宁告诉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支部实行“2+1”(县镇干部+村产业大户+贫困户)帮带机制,每个党员就近带动2—3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在采访中,李宁表示,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在成立短短4个月时间内,通过工程代建、电商服务等项目经营,截止10月,预计可盈余40余万元,为贫困户股金分红户均超过3000元。“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老百姓致富,通过集体收入把村民最关心的问题——养老、合疗集体代交,不需要村民再花钱,今年已经达到这个标准。”

据了解,“熊猫谷”景区位于龙草坪村辖区,常言道,“秦岭有四宝,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羊。”在这里,你可以同时看到两宝——大熊猫和金丝猴。龙草坪村以生态旅游作为主打脱贫产业,发展农家乐,建立农家宾馆,让旅游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关键词:陕西西安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