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5日电(刘文婷)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15日在上海开幕,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小路在分会上作主旨演讲时表示,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上海质量高地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标准化助推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黄小路表示,在未来,上海要建设以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为标志的卓越的全球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必定是其中的应有之义,而标准与城市精细化管理息息相关。
“标准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标尺和依据,是城市管理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细化落地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技术基础。”黄小路介绍,在城市管理中,以标准为基本载体和连结纽带,借助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破除信息孤岛,也能更好地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监督等环节的有效衔接,以及各城市管理部门的互联互通,从而推动城市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
此外,标准通过细化、量化、固化等手段,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可以有效克服城市管理专业化、社会化水平较低的问题,促进城市管理迈向科学化轨道。
他表示,近年来,上海全力打造这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时,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并重点分享了如何将标准化原理引入具体工作,将标准嵌入城市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体系在城市管理中的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作用的实践经验。
首先,上海市用标准为城市平安建设立支撑。以平安城市为目标,会同市有关部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技防、消防、反恐等领域标准体系研究;组织制定《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等涉及安全管理领域的地方标准20余项,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管理各类标准的宣传和实施,为城市运行安全、生产安全提供标准化支撑。
第二,用标准为城市公共管理定依据。2013年以来,上海围绕城市公共管理,共制定200余项相关标准,先后开展了地铁运营服务、城市网格化管理等国家级和市级试点项目30余项。2015年下半年以来,启动开展了上海市城市综合管理标准编制工作。标准体系确定了“8+1+1+1”整体架构,共包括56部实体标准,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提供了坚实的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