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社会新闻 > 社会新闻更多页面 > 正文

同业存单应回归流动性管理本源

2017-09-13 04:41:21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 通过同业套利链条,银行不仅实现了表内到表外的转换,还可以提高收益率。但是,机构增加杠杆、资金多层嵌套甚至空转的现象也随之产生

  □ 对同业存单的监管不仅要关注套利衍生风险,也要对同业存单大规模到期对流动性的影响和冲击保持警惕

近期有关银行同业业务的两则新闻引人关注。

其一,据中金公司统计,2017年9月份同业存单到期规模将迎来一个小高峰。截至8月23日,9月份到期同业存单规模高达22392亿元,到期规模首次突破2万亿元。此前,单月到期规模最高为今年6月份的16315亿元。

其二,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自2017年9月1日起,将同业存单的期限明确为不超过1年,此前已发行的1年期(不含)以上同业存单可继续存续至到期。

作为一种新型货币市场工具,同业存单充实了金融机构市场化的负债产品,丰富了金融投资品类,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微观市场的投资结构,但也存在盲目扩张问题,而且同业存单绕道监管套利衍生出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同业存单套利的一种典型做法,就是将同业存单的资金用于购买同业理财。同业存单发行的增长部分来源于银行机构“发行同业存单—购买同业理财—委外投资”的资金流转链条。银行普遍先发行同业存单,接着购买同业理财,再以自营及委托投资等方式投往债市和股市等。如此一来,不仅实现了表内到表外的转换,还可以提高收益率。但是,机构增加杠杆、资金多层嵌套甚至空转的现象也随之产生。

4月份以来,银监会密集发布多个文件,强化银行业风险管控,促进银行业去杠杆,其中同业业务就是重点整肃对象。在此背景下,银行快速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减少同业存单发行,从3月份的23974亿元,骤降至4月份、5月份的16654亿元、15907亿元,但在经历了4月份和5月份货币与监管政策“双紧”后,6月份银行又大量增发同业存单,增加至24238亿元,环比增长63%。

有观点认为,同业存单的到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存单发行人对接资产的流动性出现缺口,客观上可能引起市场流动性紧张,并且这种预期会影响当下资金面,使得当前资金价格整体上行。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