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六百岁的故宫 就这样炼成了“网红”

2017-09-11 09:42:39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威严的皇族历史人物集体卖萌,呈现极大的反差趣味,也成了故宫贴近年轻人最佳的传播方式。但“卖萌”之路,并非一朝铺就。“故宫淘宝”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始于2013年9月,早期的文章中规中矩,诸如“清宫御膳房”“清代体育”这样的标题索然无味,点击量自然不甚理想。

直到2014年8月1日,一篇名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文章出现,也成为“故宫淘宝”公众号第一篇阅读量10万+的爆款文章。此后,“故宫淘宝”公众号就像一匹脱缰野马:2014年12月5日,为配合故宫淘宝“美人屏风月历”以及故宫出品的“胤禛美人图”APP,“雍正十二美人”正式出道;2015年3月5日,在《朕有个好爸爸》一文后,康熙帝也成了“网红”。

有人说,故宫在“萌萌哒”大行其道的时候,找到了接地气的互联网“虚拟形象”。但这个在网络世界赢得一片喝彩的“虚拟形象”,也伴随着一些质疑的声音:这种戏谑的语言方式是否会有失历史的严肃性?其实,在这一点上,“故宫淘宝”比众多新媒体要有底气得多,因为其背后是故宫专业的学者团队。他们的成文步骤是:研究者写出符合史实的文章,再由一支年轻团队“转译”成符合年轻人阅读习惯的轻松诙谐的语言。

在文创产品上以卖萌为特色发力,也给故宫带来巨大的收益。截至2015年年底,故宫博物院研发的文创产品已经超过8700种,各种渠道的销售收入总额突破了10亿元。而到2016年为止,故宫已经研发了9170种文创产品、上百个产品系列,收益更为可观。

不过,网络时代的故宫,两条腿走路。卖萌仅仅是紫禁城的一面,故宫官方微博、微信以及APP展现出来的则更多是优雅。一个微博网友的话说得很准确:淘宝文创卖萌,负责赚钱养家;官方微博矜持,负责貌美如花。

2013年7月17日,当郭珽第一次用“故宫博物院”的微博账号,打下了这样一行字:“有一种美,秒杀了时光,足够让我们停留。”配图内容是绚丽多彩的飞檐斗拱和古朴沧桑的汉白玉石雕。“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这种简洁而文艺的文字风格,一直延续到今天。郭珽说,故宫官方微博最大的特点,是去小编化,“个人不能代表故宫这个机构,语言要有统一性,轻松活泼的同时,不会长篇大论。”而每条微博发送前,都会经历三轮审核。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