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800教师组团援藏 为雪域高原铺筑“新天路”

2017-09-11 07:58:40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西藏是旅行者的天堂,但梁晓文却无心看风景。去年8月,进藏后的梁晓文老师担任了山南三高高三年级的班主任,整整一年,他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晚上11点钟才回家,甚至和10岁的女儿也常常一个星期不能视频一次。梁老师觉得有些愧疚,但不觉得遗憾,因为他拥有了更多的孩子。来援藏的老师,大多都有一个藏文名字,梁晓文的藏文名字是学生给起的,叫扎西顿珠,意思是有智慧的汉子。但现在这个名字学生们叫的并不多,平常大家就直接叫老梁或者梁爸爸,甚至,还有叫梁妈妈的——质朴的藏族孩子总是把最亲切的称谓送给自己的老师。

一次放长假,梁晓文发现一个叫卓玛的女孩没有回家,却躲在宿舍里哭。一问,才知道卓玛因为家庭原因产生了辍学打工的念头。打电话,卓玛的父母听不懂汉语。他当即决定,我送你回去。一天半,转了四次车,他们才辗转到了卓玛的家。在与卓玛的父母进行了耐心沟通后,终于打消了卓玛辍学的念头。在今年夏天,卓玛考上了西藏大学藏语播音主持专业。今年,梁晓文老师所带的文科班,高考上线率达到100%,而去年,这一数字仅仅有19%。

上学期期末考试完毕,山南二高的吴成强老师完成援藏任务,要回去了。那一天,班里的孩子们为他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欢迎仪式,献哈达、合影、唱歌,德庆益西为老师唱了一首《舍不得》,次仁拉姆则直接唱了一首《父亲》。现在,他和孩子们在微信群里还会经常聊天,孩子们有不会做的题,也会“毫不客气”地发给他。

去年秋季开学,在昌都工作的晋美将女儿晋珍从上海共康中学接回拉萨江苏实验中学读高中,在他看来,因为组团式教育援藏团队的到来,让拉萨的教育水平提升了一大截,和上海的中学差不多。“而且他们是带着责任和使命感来的,更是带着深厚感情来的,我们家长感同身受。”

“西藏不是镀金的天堂,而是千锤百炼的熔炉。”拉萨中学孙越老师的话或许能代表所有组团式援藏老师的心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800援藏教师,就是这撒向雪域高原的火种。事实上,由于各对口省市的援建周期不一样,到今年秋季开学,参加组团式教育援藏的老师已经远远不止800人,正是这些不讲名利、不畏艰苦的辛勤园丁,像一根根枕木,铺就了一条西藏孩子通往知识和人生彼岸的“天路”。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