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静观]绑住病人的医院

2017-09-09 17:56:38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北京9月9日消息(记者沈静文)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父母们面对不听话的孩子赌神发咒的一句“老了不要你管,我去养老院”,和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现实。新的时代里,养老院不再是“不肖子”的指代,在一些时候进而化身个人社会关系的力证。但即使如此,神志清明的老人和家人们大都免不了心里嘀咕,此番入住,会被善待吗?

一家定位接近养老机构的医院,南京瑞海博康复医院因为媒体的暗访获得前所未有的知名度。这家医院二楼主要收治失能失智老人,承诺对入院老人进行24小时全程护理。但记者发现,院中多名老人被捆绑手脚,“只要老人意识不算清醒,护工就会把老人的手绑在床边的扶手上”。医生对此回应称,这么做是为防止病人“把他们身上的导尿管、输液管等医用设备拽掉”。

看出世界残酷的记者,评论里大批义愤的网友,其实都得到命运的厚待。没有经历过近亲挚友的失能、失智,一定无法理解束缚带这项标配。无法自主进食者由鼻子插入胃管,需频繁注射和输液者放好留置针,而对于失能失智老人,本能的反应是拔去令人不太舒适的异物。拔完之后呢?饭还得吃,针还得打,只不过让不堪负担的鼻腔再承受一次摩擦,在早已找不到血管的手背上再一遍遍尝试扎针。失去肢体自由和吃点可能见血的苦头,两害相权取其轻,即使是家人自行护理,在夜间也往往不得不选择束缚老人的方式。

同样的事,亲妈做叫管教,继母做就是虐待。

同一双手、同一条绳带,家人和护工来绑结果一样吗?可能不完全一样。在家有血缘和亲情作保,尽管结绳是为了安全,病人的舒适仍是护理者的重要考虑。对于护工呢?这份月薪四五千的工作要求他们同时关注医院里的三名老人,完成吃饭、翻身、排泄等日常流程已分身乏术,如何能实施紧迫盯人、确保各种针、管的安全?符合逻辑的答案是显见的。

南京瑞海博康复医院里老人的哀嚎刺痛人心。在新闻仅有的描述中,我无法判断这仅仅是老人对不能自由活动的不适的表达,还是护工们存在集体性的粗暴操作。如果是后者,谴责护工的职业道德和医院的“捆绑”之举能解决问题吗?对有拔管风险的老人,最好的选择当然是有人24小时不眠不休、温柔制止,人力成本恨不得高出五六倍。如果康复机构真的就此奢侈转型,只会把众多游离于清醒和糊涂间的老人推回家庭。到时候家人再给他们绑上双手,就不关网友的事了。

护工的辛苦不能降低我们对其职业技能和道德的期待,医院的定位不影响我们一贯扶弱扶伤的要求,但凡事有因果。束缚带的“因”,重点不在于姿态残忍的做法,而在医患间的隔膜。很长时间以来,这种隔膜没有被大声说出,却始终梗在双方心间,一有类似“束缚带”的契机,就迅猛发酵、膨胀。执着等待最后结论的人很可能会发现原来没什么。但更多的人只看到开头,一部分人脱口“医院绑病人,像什么话”,另一部分人则鄙夷“大惊小怪”。这以后医生对不懂行的病人再多一丝警觉,病人提防的种子上又被浇了一瓢水。

关键词:养老社会关系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