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沙漠中的“守林人”: 改变的不仅是沙地更是人的观念

2017-09-08 14:26:43    国际在线  参与评论()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魏宇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正在中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近日,记者走进中国鄂尔多斯市,曾经一毛不拔的“黄沙地”如今正悄无声息的变为点点绿洲。

鄂尔多斯地处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近8.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北有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南有中国第四大沙地——毛乌素沙地。这里的年均降水量为150毫米至35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3000毫米,恶劣的自然条件让农牧民的基本生活都成问题。今年已经60多岁的乌审旗嘎鲁图镇嘎查村牧民苏栓海说:“以前整个一片沙,出去找羊或者干什么风刮的看也看不见,站也站不住。”

40多年前,苏栓海还是一个靠放牧为生的牧民。回忆起来,那段辛酸的“找羊”经历,他仍是历历在目:“那时候没有好的饲草料基地,就是传统方式,靠天吃饭。羊跑出去,我们喝完茶以后去找。找来找去这有30个,那有个50个,第二天继续找。(找回来有的)站不起来,三五天找不到就死了,被沙埋了。(因为)那时候靠天,肚子吃不饱,腿也没劲儿,(羊)自己腿软走不动。这个时候就得找出路了嘛。”

原先的乌审旗是水草丰美的好地方,由于牲畜头数快速增加,致使严重的超载放牧,再加上人为不合理利用,昔日的草场早已是漫天黄沙。而苏栓海口中的“找出路”则是上个世纪50年代起,当地政府领导领导地人民、企业掀起的一场 “绿色革命”。

在这场绿色革命中,苏栓海靠着“三北防护林”等项目承包土地,禁牧固沙、植树造林,不仅改善了生存环境,同时依靠林业补助,维持一家的基本运转也没问题。他露出洁白的牙齿自豪地说:“改变好多了,经济收入也好,林业上也有补助、草牧场也有补助,一年我们有2万多的补助费。”

不过作为一个牧民,苏栓海坦言,心里还是想发展畜牧业。现在有了树林,长出草来也只是时间问题。苏栓海告诉我们,现在他绝不会像几十年前那样。因为通过几十年的治沙使他明白,需要改变的不仅是生存环境,更是人的观念。他说:“过去主要是靠天放牧、养牧,(牧民们感到)确实行不通。再一个国家实施禁牧、休木、轮牧,一系列的政策牧民亲身体验到切实体验到,春季草发芽的时候绝对不能放出去。 4月到7月,草长到这么高,羊出去吃,植被破坏不了。还有吃的呢。这是牧民的亲身体验。当初一片黄沙、现在能养这么多羊。现在保护生态的观念都有改变,人人都有(保护生态)这样的想法。”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