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宇摄
又到一年开学季,擅长蹭热点的骗子们也忙起来了。他们最新的代号是“班主任”!近来,国内有多位家长先后收到“班主任”的短信,然后银行卡里的钱就莫名其妙被刷走了。
如何设局
其实,这是不法分子利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事情特别上心、着急的心理,自称“班主任”实施的精准诈骗。在行骗之前,不法分子已经掌握了你孩子的姓名、所在学校等信息。
一般,这种短信的内容是这样的:“××家长您好,我是您孩子的班主任,请点击下面链接××××.com查看下学期开学所需要提交的资料。”家长们收到这样的短信,一看是自己孩子的名字,没多想就点击了链接。随后,提示“您好,因升级软件需要,请下载最新版客户端”。链接点开后,又跳出一条下载APP的提示。这种情况下载的APP带有木马病毒,可以远程控制手机。导致下载手机“死机”,不法分子利用这一时机,转走该手机相关账户上的资金。
骗局解惑
具体而言,这种骗局作案过程是这样的:不法分子网购木马软件和个人信息→向受害者发送含木马病毒链接的短信→受害人点击后手机感染木马病毒→不法分子拦截受害人手机短信→盗取受害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进行网购→将网购来的物品销赃。
如何防范
不妨记住如下小窍门:
●注意信息源头,切勿点击不明网络链接;
●跟孩子有关信息,家长要从学校公布的官方途径了解,或直接和校方取得联系;
●平时记得保存孩子班主任、老师的电话,有关事项直接和老师电话联系,最好多方求证,有时即使短信手机号显示是孩子班主任的,也有可能是被盗号或者伪装的;
●建立老师家长微信群,方便沟通,家长收到可疑信息时,尽快在微信群里确认,让其他家长和老师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手机最好安装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
●在正规软件应用商城下载应用软件;
●保护好个人信息,不在QQ、微信等社交工具上随意泄露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不随意在网吧或陌生电脑登录网上银行及输入网银密码,银行卡密码最好不要设置生日或出生年月等简单密码;
●假如发现自己上当了,马上拨打110报警。
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