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扶贫车间”让就业脱贫不出村

2017-09-07 16:32:01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赣州(记者谢元森 通讯员沈娟 钟代忠)“在外打工离家又远,现在好了,不出村就能就业,还能顾到家。”现年53岁的贫困户郭世忠拿着刚刚与佳琳木雅家具有限公司签订的《用工协议书》,高兴地看了好几遍。家住赣州市赣县区沙地镇沙地村的郭世忠,儿子和女儿分别在高中、初中就学,家里还有一个年迈多病的的父亲需要照顾,郭世忠也不敢出远门打工,平时就和妻子在家务农,偶尔打些零工维持生计。如今,扶贫车间开在了村头,实现了他“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心愿。

家门口也能就业

郭世忠所在的佳琳木雅家具有限公司,是由沙地村郭世华从赣州市南康区返乡创建,在沙地镇政府的扶持兴建下,投资300余万元,高规格建设了四栋标准化厂房、一栋办公楼,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主要生产实木家具,车间内可容纳就业人口100有余。通过“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已有贫困人口19人在扶贫车间务工,并与公司签订了长期用工协议,主要从事打磨、包装、清洁等工作,月均收入2000余元,切实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面貌。

“我们会定期组织贫困人口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后,月均工资可增加3倍左右,为了能够摘掉“贫困帽”,他们个个干劲十足。”佳琳木雅就业扶贫车间负责人郭世华向笔者介绍道。一旁的罗序波正在打磨家具,自己没什么手艺,只能靠种田为生,来到车间工作半年多了,现在是车间的高级工,一个月到手的工资就有4000多。自从在车间务工后,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家门口就业”让贫困户不出村也能实现就业增收,受到了群众的热捧。

安居宜业两不误

为了让贫困户能够更好地安居宜业,实现脱贫致富,沙地镇立足长远、周密谋划,将阳光小区易地搬迁安置点(三期)选址在佳琳木雅就业扶贫车间附近的水口庙建设,安置人口可参与扶贫车间务工,扶贫车间可满足用工需求,实现就业扶贫与易地搬迁扶贫的深度融合。同时异地搬迁安置户和车间务工人员还可以以成本价到扶贫车间购买家具,为贫困群众提供便利、减轻负担。“现在政策这么好,到时还能住上新房子,上班又更近了,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们一定能脱贫。”贫困户赖贻英一边包装一边告诉笔者,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扶贫车间的搭建是沙地镇立足资源及产业优势,把产业链条纵向延伸,形成易地搬迁扶贫和就业扶贫的扶贫合力的典型,不仅实现了贫困人口就近就业、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还让贫困群众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下一步,沙地镇将整合资源,因村施策,着力在螺田、马口、芳村、锡溪、湖溪、里堡6个重点村打造制衣、墙壁灰制作、苗木育苗、大米加工、木材加工、板鸭制作等11个就业扶贫车间,届时将吸纳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就业,扶贫车间将在脱贫攻坚中“精准”发力,为精准脱贫保驾护航。

关键词:江西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