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江西“锁痴”:卅年收藏古锁万余把 倾力“锁住”民间智慧

2017-09-06 15:16:5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南昌9月6日电 题:江西“锁痴”:卅年收藏古锁万余把 倾力“锁住”民间智慧

新华社记者朱昊晨、刘茜

自幼喜爱古锁,20多岁起醉心于古锁收藏,30余年来,来自江西抚州的“锁痴”熊文义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搜集到古锁万余把,倾尽力量保留濒临消失的民间智慧。

走进熊文义的储藏间,满满当当一屋子的藏品从桌面、箱子里一直铺展到地板上,让人几乎无处下脚。木的,铜的,铁的……各种材质和色泽的古锁仿佛都凝结着久远的时光,令人眼花缭乱。

“我这里最少有1万把锁,100多个种类,最早的是汉代的。”熊文义一面自豪地介绍,一面小心翼翼地拿出几件心爱的珍藏向我们展示,声音有些沙哑,“这是倒拉锁,钥匙很细小,带着个钩子,从上面插入锁孔提拉开锁;这是双开锁,单凭一把钥匙打不开,还需要按动底部的一个机关;这把很大的,是清代山东地区的城门木锁,能保存下来很不容易……”

一把把古锁,外表朴实无华,内里却暗藏玄机,着实令人称奇。

熊文义最引以为傲的是一把数年前从西藏林芝地区收来的八盖木锁。他记得,当时正值冬天,他委托当地人寻锁,每天付给对方几百元的补贴,还要包管吃住,跑了很多天终于得到这把极为精巧珍贵的明代古锁。

“这把木锁的内部构造非常曲折迂回,犹如一个小小的迷宫,所以又叫做‘迷宫锁’。”熊文义将一把“九曲十八弯”的钥匙插入锁中,轻轻一拉,锁便开了。

“你别看现在开锁很容易,但要仿制一把匹配的钥匙可比登天还难,必须适应锁内的每一个拐弯的角度和长度,多一分少一毫都不行。”熊文义娓娓道来。

对锁的痴迷要追溯到熊文义少年时代。那时候,他就常常攒下钱从别的小朋友手里买邮票、糖果纸、小铜锁等小玩意儿。上世纪80年代,熊文义上大学期间,开始古锁收藏,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将一生的热忱都献给了这件事。

“我就是觉得锁是个好东西。”他说,“使用木锁的老百姓,都是古代社会最基层的人民群众,这些木锁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你不看看,很难想象他们怎么会这么聪明!”

熊文义回忆说,2015年,在一个古锁展示会上,中外参会者见到他带去的木锁藏品无不叹为观止;尤其是在西方人眼中,木锁与其熟习的金属锁大相径庭,他们不敢相信东方的木锁竟有如此高超的理念与技艺。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