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窗口”双提速群众少跑腿

2017-09-07 08:22:0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用“放管服”改革推进流程再造、服务优化,职能部门就能兑现“群众少跑腿”的承诺,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评论员刘婵

日前,郑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下发《关于调整我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工作职责等事项的通知》,将原由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承担的房地产抵押管理工作职责,调整到郑州市国土资源局。同时,原隶属于市房管局的房地产抵押管理办公室,变更为隶属于市国土局,更名为郑州市不动产抵押管理办公室,原有22名事业编制及22名在编人员一并整体划转。(见9月6日《大河报》)

这次相关政府机构的调整,及时回应了百姓关切。在郑州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推行初期,因房管、国土两部门相关职责未充分厘清,导致郑州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尤其是抵押类业务,在办理时存在近似业务两部门“各办一遍”,造成“双注销、双抵押”的情况出现。在郑州想要完成一个二手房交易,由于不动产登记办事环节冗余,所有步骤都要乘以2,这无疑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办事效率,不少办理与房产抵押有关手续的群众都无奈地感慨:真折腾。

为解决这一问题,尤其是老百姓在办理抵押类业务中所遭遇的“环节多、材料多、排队多、时间长、办事慢、流程繁”等问题,郑州市政府此前曾召开常务会议,要求相关部门尽快确定方案,确保抵押类业务由一家办理,以方便群众。如果说此前实行的“联合办公”“同城通办”等一揽子优化方案,是“窗口前”可运用的提速手段,此次进行的抵押整合,从减少环节入手,依靠的是“窗口后”提速,即后台环节减少而实现的根本性提速。

不动产统一登记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改革任务。各地在推行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过程中,房管、不动产两个部门的职能与分工确实有所不同。整体来看,凡是实现登记交易一体化的,改革相对平稳,社会反响积极;而登记交易分开的,大都出现了资料移交不畅,群众办事难等问题。从登记交易一体化的“盐城模式”,到南京首创房产交易登记一体化平台,实践证明,合理界定区分交易与市场监管职责,推行登记交易一体化,是完善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的有效路径。

发力“放管服”,难题迎刃解。淡化基层经办机构的体制归属,注重各部门管理任务的落实;淡化部门利益,注重服务工作;淡化过多的行政管理色彩,注重企业、群众的物权保护和交易便捷……随着此番旨在“放管服”的机构整合,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郑州不动产登记工作将再次提速,持续多日的“登记难”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放管服”改革推进流程再造、服务优化,职能部门就能兑现“群众少跑腿”的承诺,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6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