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别让父母的爱培养出一个“巨婴”

2017-09-07 06:26:5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本报记者王亚茹

又是一年开学季。一年级新生告别幼儿期、大学生离家远行……望向孩子背影的,永远是家长们牵挂的目光。而当这牵挂的爱泛滥成灾时,一些后果也渐渐显现。

现象

开学季里“故事”多

日前,记者在北京至大连的动车组列车上,几乎是全程“偷听”到了一位父亲与刚上大学孩子的微信语音对话内容。这位父亲就坐在记者旁边,由于一直是语音聊天,声音又比较大,所以,他对孩子说的话几乎一字不漏地传到记者的耳边。

这是一位送孩子去北京上大学后返程的父亲,车从一启动一直快到大连站了,他都在用微信与手机那头的孩子交流着。内容大致如下:你把暖壶放在哪里了?放好后拍张照片发给我;你先去打水再去吃饭然后去洗个澡看看浴室啥样的;晚上睡觉盖那个薄被如果冷就换厚被;现在你去吃饭,然后买点水果再上楼……

同行的还有孩子的母亲,但全程都没怎么说话,只听到她对丈夫说“我心情不好。”估计是孩子离家后的焦虑所致。当记者把这位父亲的话发在朋友圈后,收到的评论大致分为两种:一是“那边的孩子得烦死了”;二是“又一个无能孩子诞生了”。

这是个案。但也让记者想起了同样在今年开学季发生的另一则新闻:开学第一天,宁波市一小学的学生在午饭时,有半数孩子不会剥虾,很多一年级的小学生都是一副表情:明明很想吃,却无从下手。该校校长表示:已经很满意了,前两年会吃的只有个位数。

采访

孩子习惯了家长的照顾

家长需要适应“空巢”模式

每年都有离家上学的孩子,每年都有与此相关的话题。动车上的“见闻”发生后,记者电话采访了一位今年上大学的孩子。她听了记者的讲述后说:这位爸爸是挺“啰嗦”的,不过,我妈也是这样的,报到第一天非要给我铺床,让我给撵走了。但同寝室的其他同学都是父母在给铺床,同学们私下议论,其实并不愿意父母这么大包大揽的,但也都习惯了,就随他们去了。

刘女士刚刚送走去西安上大学的儿子,正处在“分离焦虑症”的折磨中。她对记者说,儿子没让她去送,她很难过,有一种无所事事的空虚感。她说:现在,我们正式进入“空巢家庭”模式了,我得适应一段。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