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治国理政新实践 内蒙古篇】内蒙古特色的治沙之路

2017-09-05 21:51:44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可以说,面对不断扩张的沙海,内蒙古各地独创妙招,依靠精准发力高效治沙,以飞播造林、穿沙公路、以水治沙等有效的治理模式,筑起“绿色长城”,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治沙道路。从大密度造林到量力而行,从“用力过猛”到“打蛇七寸”,治沙从粗放式逐步走向精细化。

人沙和谐谱写绿色传奇

9月,西靠腾格里沙漠的阿左旗巴彦浩特镇,一湾绿水映蓝天,轻风拂面秋意来。

“以往立春过后,扬沙天气和沙尘暴就会接踵而至。大风吹来,满天飞沙,30米外都看不清人,即使在室内,空气中的土腥味也令人窒息。而现在就算是刮大风,也很少能看到满天黄沙的景象。”从小生活在镇里的范晓钟感叹。

阿拉善盟林业局副局长王新民说,阿拉善盟分布着巴丹吉林、乌兰布和、腾格里三大沙漠,经过多年的围栏封育、飞播造林、人工造林,1200多万亩沙地已披上绿装。

驱车行驶在腾格里沙漠东缘的公路上,蓝天白云下放眼遥望,沙拐枣、花棒、白刺等沙生植物丛丛簇蔟,在风中摇曳,绵延起伏,筑起防沙固沙的屏障。

据阿拉善盟林业局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经过多年生态建设,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形成了长250公里、宽3—10公里的阻沙带,沙丘高度平均降低了5—6米,实现了风沙从“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到“刮风不再起沙”的转变,有效阻挡了沙漠前移。植被由飞播前的5%—10%提高到30%—40%,沙拐枣、花棒等物种盖度和种类明显增多,形成了“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

在科尔沁沙地西缘,新修的图哈穿沙公路伸向沙漠腹地。两旁的黄柳、柠条长成1米多高,相互簇拥,一望无际。这里素有“八百里浩瀚沙海”之称,自2009年以来,翁牛特旗采取开通穿沙公路,进行切割治理的方式,先后开通了10条穿沙公路,总里程220.5公里,每年治沙以70万亩的速度向前推进。

“前些年一到春天,推门就是沙子,老房子也被沙子埋掉了。现在风沙越来越小了。”翁牛特旗乌兰敖都嘎查88岁的乌力吉指着自家白白的墙壁和干净的地砖说。

在内蒙古的沙区,一条条生态防护林带在沙海中不断延伸,就像是一条条绿色长廊,成为阻挡沙漠蔓延的分水岭,将沙漠从一个整体分成若干区域。肆虐的黄沙被拴在原地,昔日沙进人退的地方出现了人工绿洲。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