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在保持较高经济发展速度同时,实现环境风险总体可控、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图为三岔湖美景。 (成都高新区供图)
关注
当大量企业“扎堆”时,如何才能避免环境污染事故?
成都高新区9月1日透露,辖区内市场主体超过13万户,各类型企业超过10万户,其中不乏大量工业企业。“一个地区工业企业越多,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压力越大。”成都高新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唐天强坦言。
为破解上述难题,成都高新区探索出一条路径:实施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在保持较高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同时,该区成功实现了环境风险总体可控、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敬松 本报记者 熊筱伟
引进
确定项目引进“红线”
环保部门有“一票否决权”
“出让一片地的文件,环保条件有两页!”查阅相关网站上的土地出让信息时,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发现,一块挂牌出让的工业用地,成都高新区给出9项环保限制性条件,具体到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多少吨、噪音什么标准。
土地出让时,为何要设环保限制性条件?唐天强介绍,这是为了管好项目“引入关”,确保引入产业项目符合当地环保要求,“每个地块的环保门槛并不完全一样,但都遵循‘两符合四禁止一满足’。”
所谓“两符合四禁止一满足”,是由成都高新区环保部门和招商引资、国土部门共同确立的项目引进“红线”。两符合,即符合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符合相关产业政策;四禁止,即禁止建设医药合成药发酵药项目、禁止建设冶炼铸造加工项目、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禁止建设高耗水高耗能项目;一满足,即新引入的产业项目,污染物排放强度必须低于成都高新区上年度行业平均水平。
“这7条红线确保了从源头控制污染,同时倒逼入驻项目提升技术水平、工艺水平、科技含量,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唐天强表示。
为将上述红线落地,成都高新区除土地挂牌出让时设置环保条件外,还赋予环保部门在招商引资环节的“一票否决权”——由环保部门负责人参与成都高新区项目例会,若发现引入项目不符合区内要求,即不予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