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从文学“门外汉”到“年度荣誉读者”

2017-09-02 08:10:5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许树建在读书会上向嘉宾提问。资料照片

思南读书会让我这个“门外汉”迷上了文学,书里的世界之大、道理之深是过去不曾想象的。一晃几年了,掐指一算,在思南,我竟然参加了200多堂“文学课”。当我走进这座神圣的文学殿堂,有了人生之旅重新启程的喜悦。如果说,几年前刚发芽的思南读书会属于一枝独秀,现在,与阅读相关的文化活动在上海已遍地开花

人物档案

许树建69岁 思南读书会忠实读者

■本报记者 施晨露 整理

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文学周,我听完了在思南分会场的全部18场活动。暑假里,要送孙女去游泳,我经常带着两套服装,短衣短裤凉鞋进游泳馆,衬衫长裤皮鞋进思南。这一点困难,我愿意克服,因为读书让我快乐,读书也让我感到一种仪式感的庄重!

从听课到读书,从读书到提笔

还记得,与思南读书会结缘,是2014年3月一个周六下午,我偶然经过“思南文学之家”,屋外下着雨,屋里亮着灯。推门入内,那是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诗集的朗诵会。真没想到城市里还有这样一片静谧的小天地,我入迷了。

刚开始,思南公馆别致的一楼大厅里还坐不满人,可现在,几乎每一场都座无虚席,很多读者站着听满整整两个小时。读者群中,年轻人占了半壁江山。我亲眼见证了这一过程,这真是上海全民读书热的一个缩影。

过去,我文学作品读得少,一开始,我只是听,再把自己的体会用邮件发给朋友分享。后来觉得不解渴,就开始买书来看。最初进展缓慢,半天也读不了几页。但我每天坚持读,速度渐渐加快,书也越读越厚了。在思南读书会,“老师”一周一换,我的收获很大。紧跟读书会节奏,就像有计划的文学课程,我一年要买几十本书,一本一本读下来,小说、诗歌、散文、哲学、影视……大大开阔了视野。不仅自己读,也带动亲朋好友加入读书行列。

现在,我的阅读进程是这样的:每周三看到读书会预告,马上下单购书,并在网上浏览相关资料,做好“上课”前充分的预习。闻着墨香,带着期望,开始阅读。每周六下午,怀揣问题去听课,心中笃定,理解深刻,提问也就更深入了,有时还获得嘉宾的肯定,用上海话形容叫“越听越扎劲”。第二天,已经消化了的读书会内容让自己有所感悟,心中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欲望,从最初的“三言两语”,到现在的“洋洋洒洒”写出来和书友分享,就这样,读、听、写、议,周而复始,循序渐进。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