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南京“开门规划”打开“洋视角”

2017-09-01 08:16:18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南京道路的标志标线有待改善,每条路应清晰设立限速标志,让司机知道在每条路应该多少速度行驶,降低安全风险。”廖堃说,在南京搭出租,司机不断超速,听到GPS里传来的“道路限速80,当前时速120”,他心里紧张得直打鼓,想系后座安全带,却已被司机拆掉。

年过六旬的古南都饭店副总经理、南京日本商工俱乐部副事务局长松岛弘和,最关注城市中老人和孩子的问题。“日本有专为老人开设的路面电车,上车台阶低,而很多公交车上车台阶太高,老年人很吃力。路面电车有段时间曾被停止,后来因为老龄化问题和能源问题,现在又重新采用起来。”他说,日本的无障碍道路也很普遍,方便婴儿车、轮椅通行。此外,日本大型商场都有母婴室,南京目前这方面并不完备。

“老年人是否适应现行公交与地铁的交通方式?”“城市无障碍交通设施是否可以保证畅通出行?”“商场是否有母婴室?”松岛的视角以小见大,给城市规划提出了新命题。

“南京的城市规划一定要留住文化底蕴。”趋势科技高管Louise Liu 说。来自俄罗斯的南京大学留学生美佳表示,外国人来到中国,最想了解的就是中国文化,“随着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南京会面临如何保护其历史文化遗产的挑战”。Frank则关照到了老城更新的话题,“比如三山街、评事街一带拆迁,这些地方有着丰富而悠久的历史,在我们外籍人士眼里很有趣,一些危宅确实需要拆迁,但一些具有韵味的建筑却需要保护,孰去孰留,是一个选择性的难题”。

教育,也为外籍人士所关心。几位有孩子的外籍人士坦言,目前在宁外籍人士大多选择在仙林和江宁居住,因为这两个区域建有面向外籍孩子的国际学校,南京未来规划或许应有这方面的更多考虑。

韩国大田市经济产业通商振兴院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徐大元和来自卢旺达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David,则不约而同谈到了创业与创新。徐大元说,他在深圳看到,高校、研究所、企业可以集聚在一幢大楼里,便于产学研一体化,南京产学研目前却相对独立。David则深有感触地说,高校学生有很多创新想法与成果,却不能便捷地找到企业转化为生产力。他们期待南京有相应的规划推动,也能出现美国硅谷和深圳那样多方联合、创新创业的景象。

“我们会认真梳理外籍人士的意见,努力吸纳到新一轮总规修编中。”张成表示。

本报见习记者 白 雪

本报记者 汪晓霞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