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DK出版兴亡史:美国出版界被“营销”害死的“新锐”

2017-09-01 08:11:13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毕竟,DK的主页是生产图书。关于这个商品,DK自有其坚持的理念。一要有质量,这是DK核心价值的天条,哪来的质量?舍得下成本。举个例子,“目击者”系列的每一页制作成本高达1000英镑,每本书的成本就是六万英镑,相当传统出版社的十本。二要有亲和力,强调用户体验,让读者感到好读好用。他们的排版理念是:没有无聊的题材,只有无聊的排版。三要以市场为导向,但绝不跟风,有独特的卖点,有别于业内竞争者。四要有权威感,让读者觉得书里的知识可靠,形成信任感。这便是DK产品的黄金四条。

DK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之所以能做到黄金四条,关键还是在于DK拥有独一无二的编辑团队。对于图书这类考验创意的产业而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编辑才是核心驱动。编辑首先得要无私。其次还得有足够的勇气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天灾人祸,至于与各路不同个性的作者打交道,那更是从业必备技术,比如能忍受带着牛粪味的稿子,因为约翰·西摩主张自耕自食,作品直接写在回收再利用的信封上,上面总免不了草屑和牛粪的味道。

凭借创新力和极富煽动力的营销,DK的业务突飞猛进,仅1996年的营业额达就到了1.74亿英镑,但不断扩展的业务也带来许多的问题,尤其是管理制度的困境,DK的创始人显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点。还有一个更关键的原因,网络搜索时代的到来,和网络百科的盛行,让工具书和工具书的出版社都面临转型。DK尽管在排版设计上足够有创意,但在数字产品时期的转身转得并不漂亮,不再是行业的引导者,这才是致命的。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