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关注学生暑期安全:培育安全素养 提升防护能力

2017-08-31 09:45:33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学校由相关部门来监管,教师由学校来组织,但对于家长的安全教育职责却既没有系统的培训机制,也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手段,虽然有家长会、社区等组织动员方式,但总体上收效甚微。”郑增仪谈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学校对孩子安全教育的落实,还需要家长的配合。我们教育孩子不能闯红灯,但如果家长带着孩子闯了红灯,学校安全教育的效果就会回到零点。”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副校长张淑琴认为。

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安全习惯

何为安全素养?安全素养是首先要具备安全意识,然后学习安全知识,从而形成安全能力,最终在生活中体现为安全的习惯。提升安全意识,并用有效的安全教育让孩子们了解并掌握安全知识,是安全素养的基石。

那么,怎样的安全教育才是有效的呢?生动、贴近,是重要标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去年5月,国内首部应急安全教育儿童剧《奇妙梦旅行》在北京启动全国巡演,通过表演、舞美、道具、灯光、音乐、动漫等表现形式,传达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家庭安全等方面的应急安全知识,收效良好。今年,以儿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电影《假期行动》和《超级伙伴》分别投入拍摄,也是希望以电影生动的叙事语言普及儿童安全知识。与此同时,杭州“暖心”爷爷张木根为孩子们亲手绘制的《儿童安全警示教育》漫画册内容丰富,可读性高,在微信上一度广为流传,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同学的欢迎。

强化实践体验、提升实用性,也至关重要。“增强趣味性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但实践和体验则是安全教育更为关键的部分。安全教育,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以致用。”张淑琴结合工作经验谈道。

据介绍,如今,我国安全教育在注重学生实践体验、提升实用性上,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今年暑假,重庆双桥的孩子们就头戴小红帽,手拿消防宣传资料,挨家挨户传授各类火灾的正确预防知识。在山东省潍坊市,随着中小学生消防体验中心的落成,孩子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消防安全“实践课”,亲身体验了模拟灭火和模拟烟雾疏散逃生。

与此同时,利用各种新媒体、虚拟现实相关技术,完成学生安全教育,也打破了实地安全演习的局限。“由于财力、物力、人力的制约,以及布置困难、成本较高、带有危险隐患等局限性,很多安全演练不能真正实施,或达不到预期的安全教育效果。针对这种情况,利用新媒体技术做成视频,或者开发安全教育游戏,甚至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教育系统,既节省成本,也更容易为学习者所接受。”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王丽影老师介绍,如今,全国许多城市的科技馆、公共安全馆、消防博物馆等场馆,都已结合纸质、手机、电脑、电视等多种媒体,采用VR、AR、4D、语音识别等新技术,升级本馆的安全教育活动设备。这些新技术使学习者身临其境,调动多种感官,感受险情并学习正确的应对方式。以往枯燥呆板的安全教育,往往得不到中小学生的喜爱。而强大的新技术营造的声、光、电全方位体验,使得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真正变成寓教于乐的过程。

“安全教育的核心永远是孩子本身。”储朝晖说,“安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不是保障孩子在任何地方都不出事,而是让孩子有更强的安全意识、更高的自我保护能力。让每个孩子意识到安全首先是自己的事,这才是我们的教育初衷。”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