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沙变土”试验,让沙漠变成良田

2017-08-28 08:51:5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记者在试验田内外地上各抓了把沙子,试验田外的沙子快速从指缝间流失,试验田内的沙子挖出就是一团土块。随后,记者在地上分别挖了两个坑,再往坑内倒上少许水,试验田外的沙坑眨眼间将水吸收,试验田内土坑的水停留了大概4秒。

“前几年我们在阳台、屋顶都进行过小范围的试验。”易志坚说,有效果后,他们在重庆交大校园附近开始了更大规模的试验,在加入黏合剂形成的土壤化沙子上面种植了玉米、红薯、油菜,成效显著。去年4月,觉得技术已基本成熟的易志坚,带着团队来到内蒙古的乌兰布和沙漠,进行“沙变土”试验。“乌兰布和沙漠被称为会移动的沙丘,在这里试验,更具现实意义,”易志坚表示,在极端条件下的试验,也能考察技术的适应性。

离水源近的沙漠,都有望变成良田

目前,易志坚团队在距离黄河5公里外的乌兰布和沙漠东部,开辟了中试试验基地,基地占地面积达上万亩。其中春播的3000多亩作物大多已经没膝,在田间蹲下身子,难以想象这是在西北沙漠的腹地。

易志坚告诉记者,中试基地的试验一开始并不顺利,“由于风沙太大,种子一发芽就会被风沙打死”。后来,易志坚团队找到了搭草栅栏、铺草甸的方法,把苗围挡起来,苗长到20厘米左右,便能自我抵御风沙。

作为一名有着25年沙漠种植经验的农民,薛飞斌2016年4月就来到易志坚的团队。一开始,他对试验项目不抱太大希望,因为这些年他看到太多治沙失败的例子。不过,在他看到易志坚团队把沙子结成团状,就知道试验成功了一半——“沙漠种庄稼,最关键就是把沙子固定住”。

之后半年,薛飞斌亲眼看到自己购买的种子发芽、生长,他更加肯定这个方法的可行性。现在,薛飞斌经常介绍村里的人到基地帮忙。看着茁壮成长的经济作物,农民们希望这项技术能尽快推广,期盼在家门口的沙地种上庄稼。

易志坚介绍,运用这种技术对沙漠进行大规模改造的成本每亩1500元至2700元,易施工,在离水源比较近或有充足地下水的沙漠,都可以实现沙漠的土壤化。

易志坚还表示,他们研发的黏合剂虽然不敢说能实现一劳永逸,但却能促进土地变好的正向循环:只要首次混入黏合剂使沙变成土壤后,土地就能使植物正常生长。第一年,植物的根须长到地里去,土壤里的微生物就会不断滋长;第二年,植物的根须腐烂在地里,又会形成腐殖质,不断增加土地的肥力。

本报记者 陈均俊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