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当军人, 面对危险就得冲在前

2017-08-26 08:07:15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最美人物

解放军某部侦察营副营长张东风,是这样一个江苏兵——军营18年,从士兵成长为军官,从班长到副营长,总是高喊“看我的”“跟我上”;和平时期,他两度参加非洲维和,亲历战火,面对危险毫不退缩、坚守一线。

两度维和,亲历战火

8月11日,记者来到河南确山某陆军训练基地,副营长张东风正率领侦察兵在酷暑中进行野外驻训。

训练间隙,卢强、杜铖锋、费孝祖等战士你一言我一语,跟记者说起去年在南苏丹维和的经历。“我们是侦察连,张东风是连长。40多度的高温天,我们戴着钢盔、穿着防弹背心,加上枪支弹药,有30多斤重的装备,绕营地一圈就是7公里。连长最是不怕苦、不怕险,还曾被当地武装人员用枪指头。当地武装交火前线离我们营地仅十来米远,最危险的时候炮火覆盖营区,炮弹击中步战车造成两位战士牺牲、4人负伤。事发当天,连长还带领我们保护难民营,有最危险的任务他总是冲在前。”

去年下半年,中国第二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4个连,张东风是连长之一,而2011年,还是排长的他曾首度参加维和。张东风所带连队曾连续10个月负责难民营外围巡逻,而当地两派武装冲突不断,常有持枪抢劫的事情发生。“在南苏丹,枪声就是命令。回国快一年了,有时听到鞭炮声我还是一激灵!”张东风说。

两度维和,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2次、联南苏团总司令特别嘉奖1次。去年在南苏丹维和时,全营官兵都写下遗书,记者问张东风当时是怎么想的?他平静地说:“军人做该做的事,没有考虑那么多。既然负责维和,如果你往后躲,怎么代表联合国,怎么代表中国履行大国责任?”

“兵王”本色,敢打能胜

“军人,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张东风说。侦察营曾举办“兵王”培训班,而张东风自己就是“兵王”出身,当侦察连长时对着年轻战士喊:“5公里武装越野,全连向我看齐,谁超过我就能休息!”

张东风的爷爷曾是一名游击队员。17岁那年,高中毕业的张东风从灌南县北陈集镇走进军营。所在的杨根思部队是一支英雄部队,老连长杨根思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壮举,给初到军营的张东风带来极大震撼。

由于身体素质差,刚开始每次考核张东风总拖连队后腿。指导员找他谈话,告诉他什么是杨根思连的精神。进了军营就不应该轻言放弃,打那以后,张东风像变了一个人,别人做一遍的动作,他做三遍,别人还未起床,他就已奔跑在训练场上,手脚上水泡磨破一次又一次。3个多月后的考核中,张东风的综合成绩竟然全连第一。由于表现出色,当兵第二年他就当上班长, 后来又作为“优秀士兵”被保送到军校深造。

2012年初,张东风由步兵排长升任警卫侦察连长。为了不辜负部队的期望,张东风夜以继日查阅相关书籍、向身边战友请教,白天带领连队战士训练,晚上一个人跑到训练场给自己加练。经过不懈努力,张东风迅速从门外汉变为专家,参加集团军侦察专业比武时个人成绩名列前茅,全旅营连主官考核中综合排名第一。

铁汉柔情,三推婚期

在确山训练基地,某部侦察连指导员丁代存告诉记者,张东风军事综合素质过硬,带兵严格,无论是带一个班还是带一个排、一个连,总争做排头兵,把战士们的训练水平带上一个新台阶。提起张东风,战士们“怕”他更敬他——怕他是因为这个副营长在平时的管理和训练中要求十分苛刻;敬他,是因为他军事素质过硬,任何时候都敢喊“看我的”“跟我上”。

当兵18年,张东风无愧于自己的岗位,对家人则有太多的亏欠。在河南漯河营区,前来探亲的张东风妻子张培回忆起他“三推婚期”的故事。两人相识5年,2013年定下婚期,张东风突然说有任务,也不多作解释。2014年暑假,她专门到部队住了4天,张东风几乎抽不出时间陪她。2015年初二人正打算结婚,忽然得知军区要对张东风所在旅进行基础训练监查考核,婚期再次推迟。同年年底再次筹备婚礼,一纸命令,张东风赴南苏丹参加维和行动。一推再推,便到了2017年,张东风已经35岁,张培29岁。领证那天,张培对他说:“嫁给了军人,我就是半个兵,你安心在部队工作,家里的岗我来站。”

离多聚少,张东风对家人颇感愧疚:“部队培养了我,我要以更好的成绩回报部队,这也是对家人最好的安慰。”

本报记者 程长春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