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从本科生科研中发现兴趣与志向

2017-08-26 05:15:4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而对于社会科学的学生来说,本科期间的科研训练受时间与空间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也体现了社会科学科研形式灵活多样的学科特点。与理科学生不同的是,社会科学的学生不必受实验室、组会等场地和规定束缚,学术研究往往通过实地考察、田野调查等途径在非正式的学术场合进行。因此,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应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引导,促进多样化的社会科学科研训练的开展,并鼓励更多的学生亲身参与到科研中来,在实践中建立起对学术科研的兴趣,并最终选择学术发展道路。

多元化教学方法和 多样性科研参与形式是有效途径

研究发现,在本科阶段,让理科学生更多地参加课程相关的科研活动和教师的科研项目,让社会科学学生更多地参与课程相关科研活动和学术类竞赛,都是有助于其科研兴趣养成的有效途径。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科研参与途径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兴趣,进而发展成“学术志趣”。研究还发现,无论对于理科还是社会科学的学生来说,本科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都是重要的科研参与形式,这是因为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作为取得学位毕业证书的一项制度性规定,它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研究型大学应进一步深入分析本科生科研参与促进学术志趣发展的机制和过程,根据学科特点与科研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与课程相关的、规定性或开放性的、可选择的科研参与途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参与科研训练,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术志趣发展。

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诸多复杂的因素,但其核心目标始终指向拔尖创新人才的素质能力需求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两大方向。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我们通过分析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的科研训练与硕士类型选择的关系,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本科期间科研训练对培养未来潜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影响。由于本科教育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因此,我国需要在本科教育阶段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以激发本科生对科研创新产生兴趣,储备和积累从事科研活动所需的素质和能力,为研究生教育输送更多优质的学术创新型人才。

(作者:范皑皑 王晶心 张东明 分别系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副编审、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