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三展皇边,倒退四十”法库民谣有故事—— 康熙北扩柳条边遭蒙古王爷抵制

2017-08-25 08:46:26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法库边门的主要任务是稽查过往行人的出入。边门附近的农民出边耕种也得有地方保甲发的印票。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边门登记后方可通过,关卡验票之后,方可放行。如不走边门,就以犯“爬边越口”之罪,从严惩处。当时,“关制”严格,满人出边远行也要有旗首领签发满文票,汉人要有衙门发的汉文票。

“过关登记存档,无票,偷越柳边挖人参者死。”这个规定对于老百姓来说,柳条边就是红线,就是雷区,有人不经边门穿越柳条边就是犯法,要受到严惩。

康熙帝的无奈——“三展皇边,倒退四十”

据介绍,法库南部依牛堡子之北原来修有“旧门”,是最初法库边门的所在地。法库境内最初的柳条边在三面船镇西起三台子、二台子到依牛堡旧门。康熙年间,由于“归附益众”“户口日繁”,边内旗人的田地不够分配,曾“向北展边一百二十里”,在今康平县“后旧门”一线,这侵占了蒙旗大片土地,蒙古王爷联合反对,朝廷不得不将柳边南退40里。故法库民间有“三展皇边,倒退四十”之说,至今法库县南境留下“旧门”和“后旧门”两个地名。

“一进法库门,一半牲口一半人;一出法库门,只见牲口不见人。”这首民谣是说,法库边门以外,是蒙古科尔沁草原,极少见到人的影子,而法库边门内,以农耕生活为主,聚居着许多垦民。

刘洋介绍说,清朝时,法库隶属于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是科尔沁左翼郡王的世袭领地。当时的蒙古王公贵族都看上了法库北部景色秀美的山川,在此修建陵寝,派陵丁护陵守墓,法库成为沈阳地区蒙古族集中的聚居区。这些蒙古族人都是为守护蒙古王公贵族的陵室而到此聚居,后来法库县出现了“七大屯”“七十四屯”等众多村落,就是蒙古族聚居的体现。现在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乡中就有公主陵村、王爷陵村和四家子村。如今,公主陵村的老于家、老白家和王爷陵村的老温家,都是过去陵丁的后裔。被晚清政府“倚为长城”的蒙古族的一代枭雄僧格林沁的墓就葬在这里。

清光绪三十二年,法库建厅,始称“法库门直隶厅”。在这之前的200多年中,法库边门一直由开原县治专辖。

康熙本《开原县志》记载:“法库门城西一百二十里”,咸丰本《开原县志》在“县治专辖地方”一节也说:“法库边门俗称巴虎门,城西一百二十里,与科尔沁蒙古搭界,商民稠集,人烟辐辏,开原巨镇。”民国本《开原县志》也说法库边门“康熙元年设,旧属开原”。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