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中国安保企业出海

2017-08-23 08:33:24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巨额投资和海量员工走出国门,从政府和外交层面开展海外保护的单一手段显得越来越捉襟见肘。在这一背景下,包括伟之杰、德威、华威、华信中安等在内的一批民营安保企业开始向海外市场进军,包括进入那些局势动荡、战火纷飞的国家和地区。

国家层面重视及企业风险意识提高

2004年被认为是海外安保市场的分水岭。

在那之前,中国的海外安保市场几近空白。那年6月,11名刚刚到达阿富汗的中国工人,在睡梦中遭武装分子机枪扫射后身亡,引发国内高度关注。此后,中国首次提出了海外利益的概念,中国海外安保开始起步。

伟之杰安保集团董事长者美杰几乎见证了中国安保企业走向海外的整个过程。该公司从2006年涉足海外安保市场,是国内最早开始涉及海外安保业务的企业之一。

他的记忆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部分在海外的中国企业并没有把安保放在心上。“很多企业存在侥幸心理,有些根本没有投入,以为企业的安保工作不需要专业力量的帮助。”者美杰说。

直到2010年8月,由商务部牵头、七个部委联合发布《境外中资企业机构和人员安全管理规定》,明确企业要承担海外安全的风险主体,同时规定海外派出人员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海外安保培训才有了刚性需求。

此后的2015年11月20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3名高管,在西非国家马里首都巴马科的一家酒店遭遇恐怖袭击遇害。事后,中央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和保障,加强境外安全保护工作,确保我国公民和机构安全。

国家层面的重视以及中资企业自身风险意识的提高让海外安保成为热门业务。

据统计,2014年,境外中资企业用于安全方面的开支在80亿美元以上,2015年超过100亿美元。

然而,面对庞大的市场,真正的“玩家”却极为有限。2015年年底,公安部在珠海召开安保调研座谈会,全国仅有10多家有海外安保业务的企业参加了会议。“全国有安保资质的企业有五六千家,但在海外做得好的企业却寥寥无几。”者美杰认为,“只有拥有海外安保资源、国际化运营经验、海外专业人才和队伍,且具有一定抗风险能力的企业才能做得稳、做得好”。

没有事情发生才是好的安保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