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珠算回归,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传承

2017-08-23 03:16:28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走过寒潮,这次回归是新的重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今年7月,江苏省教育厅和财政厅联合发布通知,决定自今年9月起,确定120所小学为江苏省第二批珠心算教育实验学校。在浙江慈溪,曾专门出台《关于重振珠心算事业打造特色文化教育品牌的若干意见》,从教学模式创新、激励机制强化等方面,有力推动珠心算的发展。

“时代在变,珠心算也在与时俱进,从以算制胜的‘神算子’时代,转向以增强儿童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与表象能力为目标的启智时代。”经历起起伏伏,浙江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周利民深有体会。

不再追求计算功能的强化,而是突出益智功能的彰显。周利民介绍,珠心算教学理念的变化体现在实践上,就是要相应降低运算训练的比重,转而增加双手拨珠训练、珠像记忆训练等新的训练方式,有意识地强化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等;协调听心算、看心算等多种心算任务配置,促进儿童对语言与视觉空间综合策略的运用,加快“脑珠像”的形成,并以各个脑区在数字认知加工中的协同参与,刺激脑区白质间高强度连接的生成。

对幼儿园小朋友来说,珠算像一件玩具。在浙江慈溪天元幼儿园,教师们研发了一套潜能珠心算操作材料包及配套课程,引导孩子遵循从实物到表象再到符号的过程,建立数量关系。孩子们可以边玩边学。

更让人惊喜的是,浙江鸣鹤小学,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珠心算教学实验,一直坚持到现在。因为这一特色,这所原本不起眼的乡村小学成了远近闻名的学校。

现实中,珠心算如何更好地发展,基层学校还面临不少难题:珠心算教学与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有机有效整合,珠心算教学中如何继续保持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珠心算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更有效地结合和开发……

“这需要人们更多地达成共识,共同寻找答案。”王朝才表示。

(本报记者 靳晓燕)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