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垃圾分类14年坚持的背后(2)

2017-08-22 14:56:30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细节? 光垃圾桶的设置就煞费苦心

“垃圾分类减量,说到底最难的环节就是将厨余垃圾分出来。”自小区建成,便一直由北京华体世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提供服务,垃圾分类是物业工作中重要的一项。在物业经理耿丽鹏看来,能“变钱”的“可回收物”不是负担,即使在没有实行垃圾分类、不封闭的小区,也都会被翻拣得干干净净。而居民生活中厨余垃圾本来就占多数,如果能分出来实现减量,总体垃圾量立刻就能降下来。

2003年的北京,垃圾分类尚属新鲜事物,怎样才能改变居民的传统习惯?物业公司从点滴细节着手,光垃圾桶的设置就煞费苦心——

东四块玉南街4号院是个小型住宅区,总共只有437户,7栋居民楼。耿丽鹏介绍,一组分类垃圾桶总共3个,容量约为600公斤,像4号院这种规模的小区,每天的垃圾量其实七八组垃圾桶也就够了。但物业安放了11组,“因为北京市管委配备的厨余垃圾桶容量小,只有120公斤,其他垃圾和可回收物的桶是240公斤。居民的厨余垃圾又比较多,扔满了必然要扔到别的垃圾桶里,想让人家分类也分不成了。”

在摆放位置上,每组垃圾桶均设在各楼门前,并与居民家保持约15米的距离。由于其他楼是6层,只有7号楼是9层,在6、7号楼之间还特意多摆放了一组。此外,横贯小区的道路上也设有垃圾桶,居民提着垃圾出门,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能十分便利地倾倒垃圾。

“硬件”创造好了,接下来就是对居民进行“软性培育”。耿丽鹏坦言,在4号院推行垃圾分类颇有些“天时地利”的意味。2003年北京为防止非典病毒的蔓延,要求老小区封闭垃圾道。4号院在兴建时本身就没有设置垃圾道,居民从一开始就得将垃圾拎出去投放到垃圾桶里。“我们做了宣传栏,给居民发小册子,垃圾桶旁边配了保洁员,告诉居民怎么投。”

此外,作为体育总局的职工宿舍,小区人员构成简单,相当一部分是退休干部,时间充裕,对垃圾分类也比较热心。“当然有个别居民刚开始不太理解,就瞎投,我们也不说什么,他投完了之后我们再拿出来重新投。”耿丽鹏笑言,许是见到保洁员辛苦,时间长了不接受的人也会主动分类了。“现在95%以上的居民都知道垃圾要分类,我们早就不需要再去讲怎么分类,分类有什么好处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