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滚动 > 正文

漫谈北通州与海运

2017-08-20 14:56:18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宗春启

北京电视台要拍摄一部纪录片《北通州》,通州就通州,为何冠以一个“北”字?因为江苏还有个南通州。

说起来,南通州在前,出现在五代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60年),由静海军改置;北通州则置于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正是由于北通州的出现,江苏的通州才被称为“南通州”的。

元朝建都于燕地后,北通州的重要性随之上升。因为元大都离江南极远,“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通俗地说,就是元大都那么多官员、百姓,吃的穿的用的,全都要从江南经运河运过来。为此元朝在前代的基础上,大规模地疏浚运河,又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春至翌年之秋,动用军人、工匠、囚徒两万多人,历时一年半,开挖出一条由通州至积水潭的通惠河。自此之后,满载粮食和丝绸的船只便可从江南一直驶进大都城了。

元朝在利用运河运输的同时,也在尝试发展海运。

提议海运的,是丞相伯颜。至元十三年,他率军灭掉南宋后,曾命朱清和张瑄押送宋朝的档案图籍,由海道运往大都城。他想,如果让这两人走海路运粮食,应该也行。至元十九年,他请命于朝廷,获得批准,便指示罗璧等人建造海船。

罗璧(1244-1309),镇江人,至元十九年以明威将军镇上海。他接到伯颜丞相之命,监造平底海船六十艘。第二年,他和朱清、张瑄押送第一支船队首航成功,被赐予金虎符,晋封为怀远大将军、管军万户,兼管海道运粮。(据《元史·罗璧传》)

首航的航线应该是朱清、张瑄提供的,因为这条航线两人六年前就曾走过一次。

朱清(1236-1302),崇明人;张瑄(?-1302),嘉定人。二人初为私盐贩,后为海盗,被南宋官方追捕,后降于元军。至元二十二年,朱清封为万户,主管海道运粮,官至江南行省左丞。张瑄为千户,官至江南行省左丞。

到至元二十八年,整个海运“止令清、瑄二人掌之”,真是位高权重了。两人因聚敛了大量财富,也招来祸殃,被告有逆谋。大德六年,朱清自杀,张瑄及其子文虎被处死。八年后两人被平反——这是后话。

海运的航线调整了两次。最初的航线是从刘家港入海,经南通州海门县黄连沙头、万里长滩入洋,然后沿海岸线北上。这条线要绕一个山东半岛,“路多浅沙,行月余始抵(山东)成山”,从上海到杨村码头,计一万三千三百五十里,一个单程要走好几十天。至元二十九年,朱清等人提出改换航线,以便少走些弯路。于是次年,千户殷明略又开辟了一条新航线:由江苏刘家港入海,至崇明向东,入黑水大洋,直奔山东半岛东端的成山,至登州沙门岛,于莱州大洋入界河(海河)。这条航线显然近多了,顺风时十余天便可抵达大都。

关闭